第105章 争辩
吴信顺带着伊琳和茗儿,回到了家里。
在寝室里,吴信顺脱了外套,钻进被窝。
天真冷啊,屋里的炕,没有坑道,无法用石头加水来取暖。
“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把石头放进水里,水就会发热,水底还噗通噗通地冒泡。”吴信顺对王秋荷说,“伊姑娘,还真是厉害呀!”
“伊姑娘,本来就不是咱们这种贫苦人家的孩子。”王秋荷说。
“你还记得,当初你和达儿,把伊姑娘从浅水湾里救出来时,她的那身打扮吗?”
“记得呀。”吴信顺回忆着,“粉色的衣裙,一看就是上好的料子。就连绣花鞋上的几粒珍珠,都能当十两银子呢。”
“所以说呀,伊姑娘是大户人家的闺女。大户人家的子女,个个都见多识广,家里还有先生教着,什么奇怪的事没见过呀?”
王秋荷也脱去外衣,上了床。
“咱们乡野人家,没见过石头放进水里会发热。指不定,其他有钱人就见过呀。”
“也对。”吴信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兴许别的怪事,咱们觉得怪,可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们,见过的,多了去了。”
“就是,好比今晚,伊姑娘说把那个什么棉……”王秋荷说到这儿卡壳了。
“石棉。”吴信顺补充。
今晚把石棉刷到院子的围墙外,吴信顺可是参加了的,印象非常深刻。
当时,伊姑娘还特地交代,要戴好王秋荷和菊花缝制的口罩,以免吸入石棉的纤维。
“对,你看那个石棉,刷到咱家的围墙上,胡半仙的大师兄举着火把,烧了好几次,咱家的围墙,不是就没着起火来嘛!”王秋荷说。
“嗯,看来这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们,看的书比咱们多,懂得东西也比咱们多。”吴信顺说。
“你知道吗,今晚茗儿说,她想去走一走伊姑娘走过的路,过伊姑娘那样的生活。”
“茗儿说的这些,我听不懂。”王秋荷说:“但是茗儿以前,就老念叨着想去县城里住,不在乡下过这个穷日子了。”
“嗯,确实,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吴信顺表示赞同。
“以前,我老觉得茗儿说这话,是年纪小不懂事。这次我看见大表姐家,日子也过的挺好的。”
“是啊,达儿现在去清香阁打工,今后也不用像你我一样,继续种田了。”吴信顺回答。
“我觉得,要是伊姑娘真的愿意,带着茗儿过好日子,咱们做爹娘的,也不该拘着孩子。就让她出去,见见世面。”
“你说的对。”吴信顺说着,很快进入了梦乡。
天蒙蒙亮时,吴信顺就悄悄爬到后山,将几个小花子带下山,送到牛车上。
牛车“吱呀吱呀”地,慢慢地驶往昭兴县城了。
接下去的几天,风平浪静的,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伊琳和吴信顺一家,在乡下过着悠闲的生活。
入冬了,地也不用种了。
趁着日头好的时候,洗洗涮涮,把衣服被子晒了收好,准备过冬。
周泽元他们,住进了贾士才租的宅子。
小花子们打了地铺。
地铺里垒了坑道,注了水。
晚上睡觉时,在水里放几块石头,热乎乎的,睡得可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