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盼盼哥哥】
八六年的春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只是城内已经欣欣向荣一片,就连农村,也慢慢变好起来。
各种产业蒸蒸日上,很多人抛弃了传统思想在工厂劳作,渐渐地走向了个体户这一道路,甚至只是街边摆卖点东西,也大有人在。
这两年,几乎是豁得出去,有点头脑愿意去干的人,几乎都赚钱了。
像陈忠他们这种,也只能算是相对保守简单的。
甚至有些人一天赚好几万十几万的,都不在话下。
而这还只是万元户都稀罕的年代。
到了夏天,因为《中国纺织报》连载了一篇关于服装市场早期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于是,去年流行的红裙子,一下子被瓦解了。
最后,结束了单一红色的时代,进入了红黄并存的时代。
有些人开始嘲笑当初陈忠等人大力的制作红裙子,甚至加大力度订单,让工厂拼命地生产,如今黄裙子占主位,红裙子反而没那么重要,大家纷纷笑话陈忠仓库要被红裙子占满。
可就在大家在嘲笑的时候,陈忠的手底下的几个大经销商,却在报纸刊登没两天,就上黄裙子了!
这直接让所有等着看他们笑话的人咂舌了。
黄裙子的流行,也再次让他们赚了个正着。
“这事,还要多亏了盼盼的帮助!”陈忠回家的时候,说起这个事情。
红裙的事情,给他们一个大好的机遇,让他们赚了钱,可他们也沉浸在红裙的喜悦中。
要不是盼盼一句要各种颜色的裙子,陈忠也不会想到,别人对一种颜色的裙子会产生疲软。
加上各种因素下,他们最后也生产了不少黄裙,当然,也有蓝裙子和花裙子。
他们就是想赌一下,看哪种裙子会是流行趋势。
当时想的也是,即便不是流行趋势,也能靠着他们广大的客流量,进行售卖。
而显然,他们赌对了。
黄裙子的流行,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以后大家穿的裙子,不再拘泥于以前的黑白灰,而是各个颜色都会流行。
思路打开,这财路自然也打开了。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亏本失败的情况。
比如工厂出事,或者被人提前拦截,订单被人抢走等,都是有可能造成损失的。
只是,做生意就是这样,有亏有赚,大方向没错,就可以了。
不过,在正式进入夏天的时候,冬年在和干妈一起聊天的时候,突然动了别的心思。
冬年动心思并不是不想干现在的事情了,毕竟现在他们很多事情都已经步入正轨,是不可能放弃的。
他只是在和干妈的聊天中,得到了一个想法,他想去深圳,想去那边也发展发展。
自从七九年深圳因为政策开放,这几年一直在变化。
冬年是看到那边有机遇了,想带点资金去那边试试。
“我感觉那边以后盖厂盖房的人会多,到时候那边肯定热闹起来,咱们可以把工厂也安在那边!”
之前他们的服装是和工厂合作的,各地的工厂都有。
可现在三人挣钱了,想拿出钱,去成立几个工厂。
而冬年打算带一点钱,去深圳那边开设工厂,盖房子等。
陈忠和周扬一听,立马也同意了。
“跟着冬年干,准没错!”这是周扬的原话。
可其实,周扬这时候产业可不只是和两人一起做服装。
他开的工厂不少,有食品上的,也有服装上的,甚至是生活用品上的。
就连深圳那地方,他也有开办的工厂。
周扬的家底,可比陈家人知道的还要多!
可周扬也愿意参与。
一来,周扬是能挣钱,二来,比起陈忠冬年两人,都是没什么背景的,一些事情,周扬去操办会更方便一些。
三人一合计,直接又把明年的计划用在深圳那边。
而盼盼的两个哥哥也在这一年,即将迎来了高考。
两个哥哥的成绩都不错,加上有前面大哥打头阵考上大学,所以爸爸妈妈这一次,压力小了很多。
不过,高考前的填志愿,又成了一家人一个操心的事。
三哥一早就说了,要考本地的大学,他怕冷,不会考虑北方的城市,选中的是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
而二哥则是第一志愿选中了哈工大。
听到二哥这个答案的盼盼,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这个学校厉害,而是因为又一哥哥选择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
甚至二哥这个学校,比大哥的还要远得多,和他们家,可以说是一个差不多是最南的地方,而却要去一个最北的地方。
“二哥哥,你也要去那么远吗?”盼盼问道。
二哥却毫不犹豫地点头,“嗯。”
陈林告诉家里人,哈工大是他的第一理想,而第二理想则是去湖南的国防科技大学。
当然,他的终极理想,并不只是在这两个学校,而是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
那就是首都的国防大。
只是,这个学校并不对外招生。
他把自己的理想告诉父母,也告诉了盼盼。
盼盼听到哥哥这个伟大的理想,立马给哥哥竖起大拇指,并表示,“二哥哥,盼盼支持你!”
陈林笑了笑,“谢谢。”
而父母听到陈林这个话的时候,虽然有些意外,但是却也很尊重他的选择。
陈忠说:“去吧,有好学校肯定要去读的,这样对你以后有好处。”
他说:“我和你妈都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哪个学校好,帮不上你们,只能你们去找,如果你觉得那个学校是你想去的,就填上。”
同样的,妈妈也给了陈林差不多的话。
他们虽然舍不得孩子,但是依旧尊重。
特别是老大上大学这两年,他们更加能体会这种感觉。
曾经的他们,也想上学,可惜的是条件不好,以及上学条件也苛刻,所以早早辍学在家里了。
可这两年,夫妻俩也一直在增长知识和见识,特别是老大上大学后,他们成了大学生的父母,成了很厉害的人物一般,那种别人见了他们都肃然起敬的感觉,是赚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至于三哥,选择了本地的几所大学,他怕冷,怕远,只想留在家里。
这也成了陈忠夫妻俩稍微欣慰的事情。
当然,他们也试图鼓励陈杉,不要为了留在父母身边,而选择放弃自己认为最好的大学。
而陈杉却很真诚地告诉他们,他真不喜欢外头,就喜欢这边的环境和生活。
——
高考结束后,盼盼和爸妈以及两个小哥哥去接他们了。
盼盼询问哥哥们高考的怎么样,二哥也只是表情淡淡的说了句,“还行。”
而三哥则是兴奋的表示,“我考得特别好,我感觉每道题我都会,肯定能考个好成绩的!”
“嗯,一定可以的!”
而很快,成绩就出来了。
盼盼的两个哥哥考得都很优异,三哥考了全省第十九名,而二哥就更厉害了,考了全省第二名。
虽然不是状元,但和状元也只差了两分!
两人这样优异的成绩,对他们被高校录取的可能性,自然是板上钉钉的。
而录取通知书,也在他们预料的时间到达,都是两人选择的第一志愿。
期间也有学校抛出橄榄枝,包括清北那两个学校。
特别是清华,因为有大哥陈松在前,也想要把弟弟录取进去,这样还能形成一段佳话。
不过,陈林拒绝了,他选择了哈工大。
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巨大的喜悦,让陈忠忍不住大摆宴席!
他在村里摆了一场,请全村老少好好吃一顿。
之后又请了媳妇娘家等亲戚们,在省城里大摆了一次,给亲戚还安排都是包车接送和住宿。
而到这一年,陈忠家已经出了三个大学生了。
在别人眼中,陈忠那就是拯救了银河系,祖坟冒青烟了!
冒不冒青烟盼盼不知道,只是还没到开学的日子,盼盼就要送两个哥哥去学校了。
而年底的时候,爸妈也因为深圳的事情忙起来了。
倒是三哥还没到年底,兴冲冲地跑回家,说是遇到一个人,找他当演员,去拍戏!
而三哥还答应了!
就这样,盼盼的三哥,在家人的疑惑也不敢确认的时候,已经拍了第一个广告!
一个牙膏的广告!
八六年的广告,他就赚了两百块!
而最主要的是,他上电视了!
直到三哥拿着钱和海报回家,盼盼和家人才相信,三哥真让星探看上,并将他带入所谓的娱乐圈。
而接下来,陈杉除了作为大学生身份之外,还有另一层身份,是广告模特,还是演员。
他开始参演起各种小角色,因为出众的外表,过硬的能力,以及能说会道的,在圈子里,居然混得风生水起。
当然,在那个年代,当演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吃苦的必须的,冬天拍夏天戏,穿着短短的衣服,记着一长串的台词,夏天则穿着厚厚的棉袄拍着冬天的戏份。
反正三哥的辛苦,作为妹妹的盼盼,都看在眼里。
家里人也以为,陈杉这么怕辛苦的人,坚持不了多久,家里人也是全程支持他去做演员,只是也在想,他要累了就回家。
但是,陈杉就这么一点点坚持下来了。
他赚了不少钱,也圆满了当初自己想要当演员的心愿。
短短两年的时间,陈杉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广告演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他成了圈子赤手可热的新星。
作为大明星的妹妹,盼盼最喜欢就是向人宣传她的哥哥,让大家喜欢并支持三哥哥。
也因此,三哥收获了一大批迷妹迷弟。
在这两年间,盼盼和小哥哥变化不大,依旧一点点长大,走向更高的年级。
而四哥则不同,他现在除了是个高中生之外,他还是个“老板”。
来到省城后,陈樟并没有忘记多赚钱。
他也不是不学习,该学的学,学完后,他利用空闲的时间,会去街上卖货。
然后在班级下课,也会兜售自己进的关于学习上的货物,比如橡皮擦,钢笔墨水,还有作业本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同学们学习需要的,他只是赚个差价。
他卖给同学,同学也少跑了路,直接在学校就能买下。
甚至有些同学要什么,直接让陈樟给他们拿,到时候一并把钱算给他们。
省城里头的孩子,大部分家庭条件还不错的,所以买卖这些,基本很多人愿意买。
当然,也有人瞧不起陈樟,认为他这是资本心态,而学生们大部分觉得自己读书才是正道,像那种做买卖的资本家,他们是不屑的。
陈樟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无论别人怎么说,他都不无所谓。
大概是早几年就已经在街上练就了一番厚脸皮的本领,陈樟遇到这种人,非但不会感觉到尴尬,甚至还会笑笑地询问对方,“你身上穿上用的,嘴上的吃的,是地里捡来的吗?”
他这话,把人堵得哑口无言。
甚至还有人把他卖东西的事情,上报给了学校的领导。
而学校的领导也特别重视。
结果调查发现,陈樟虽然说是售卖东西,但是售卖的都是学习用具,而且他卖得还比外面便宜不少。
一群学生直接堵在校长门口,让老师别处罚陈樟,他们很乐意在陈樟这里买东西,便宜也方便。
特别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人,陈樟几乎是没赚钱的卖给他们的,遇到的太艰难的家庭,陈樟还会直接送,或者以劳动代替钱财。
陈樟的人缘好,本来学校觉得他这行为到底不对,在众多同学的求情和证明下,陈樟没被处罚。
而且,出这么一件事情,反而让陈樟的销路打开了。
本来在班级和邻近几个班级售卖学习用品的他,直接卖全校同学。
陈樟甚至还找了几个家庭条件较差的,让他们一起帮忙统计和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