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万安县投降

第120章 万安县投降

若是能投降的话,那么万安城中绅民几乎都愿投降,不想打仗。

王浩的大梁军素来有秋毫无犯之誉,然而会分掉士绅家的田,也会挑选首恶和民愤大的恶霸杀掉。

但总体而言军纪是很在线的,比明军要好太多了。

因而大家都觉得不管外面反贼是怎么分田除恶的,先投降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浮财是最要紧的。

尤其是缙绅们,已经被迫拿出来大笔银子守城,觉得利益受损,再也不想陪着申县令“忠”下去了。

反正反贼王浩也不会动他们的家产,顶多分田而已。

申芝芳知道城中人心不稳,特别是缙绅们的态度暧昧。

这使得他非常惊慌。

因为要想守城,就必须得靠县内缙绅的鼎力襄助。

但是此地的王贼似乎和流寇不一样――缙绅和百姓对他们都无太大的仇视和害怕态度。

尤其是士绅,只有他们想通了交出田产,就几乎不会收到什么损失。

申芝芳召集几位县内的官员商议,大家都拿不出什么主意,反而劝告他不要再守下去。

县学教谕说:“县尊,那龙泉王贼在本地素有人望,和他们硬抗百姓和缙绅都不会支持的。”

他又说道:“已经围城数个月了,那王贼围城不打,百姓士绅都有怨言。

眼下还未大战,亦未有死伤,若是出城投降,王贼必不会加害于。”

申芝芳顿时失去了交谈的兴趣,因为他已经知道了下面的官员的态度。

申芝芳命他们退出,一个人留在屋中,反复愁思,想不出好的办法。

他不禁顿脚长叹,绕柱彷徨,自言自语说:

“唉,没想到我竟落到这个下场!”

快到中午的时候,城中士绅父老来到县衙上求见。

申芝芳将大家迎入县衙的花厅中。

大家坐下以后,一个为首的士绅先说道:

“县尊,我等一城士绅父老来见申令,不为别事,只是为请县尊设法保全一城百姓的性命。”

申芝芳心中自然明白他们的来意,但他还想竭力再劝那么一劝:

“本县正在竭力守御,等待巡抚援兵,就是为的保全一城官绅百姓的身家性命。”

另一位士绅说:“坚守决不能取胜,战则断无把握。如若坚守,不但不能保全官绅百姓性命,反而可能将遭全城饿殍之祸,县令可曾想过?”

这是自然,申芝芳不可能将他们的生死寄托在反贼的良心身上。

一旦开始缺粮,这城就断然守不下去。

申芝芳还行挣扎一番,说道:

“束手就擒固然能苟活一时,可也就成来刀俎上的鱼肉。那反贼入城之后,是否烧杀都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就算他们不屠不烧,诸位缙绅父老哪一位不是有家有业妻妾成群。

王贼若是要你们报效军饷献出家财和田产,到那个时候,诸位父老是遵命还是不遵命?要知道那时候可由不得你们了!”

这番话有理有据,要是放在其他地方,就凭这番话就足够了。

然而在这里却不管用。

去年王浩造反以来的种种事迹,缙绅们都是知道的。

凡是顺从王浩献出田产的士绅大族,王浩都没有动他们的身家性命。

征收的赋税也比大明轻,甚至还顺手剿灭了当地的许多零散土匪。

一时治安都为之一靖。

那些跟随巡抚对抗的,都遭到严厉的惩罚,当地缙绅豪强为之一空。

缙绅们都害怕自己落到这样的下场,所以竭力主张开城顺服。

士绅几乎已经做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定,外面田产多的大地主早已被分田,而他们在外面的田产也肯定没了。

既然如此,那么还待着一座注定守不下去的城里做什么?

一个缙绅道:“龙泉王贼素来言而有信,也非嗜杀之徒,他最多只分田产,我等照做,便不会有性命之忧,便是县尊自己,我等也会鼎力周全性命。”

申芝芳沉默不语。

他感觉现在已经是众叛亲离了。

察觉到没人一个人愿意支持他守城后,他便挥挥手解散了会议。

散会以后,申芝芳一个人在县衙后院内走动散心。

他的心情十分苦闷,原本的雄心壮志已经化为飞灰,他起了自尽的念头,似乎只要自己一死,既对得起百姓,也对得起崇祯了。

然而他的念头还没转完,县衙外突然骚乱起来。

他的一个仆人浑身是血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一头扑倒在地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

“老爷!不好了,有人要反!”

看到仆人的惨样,申芝芳连忙赶往县衙。

却发现县主簿带着几个衙役出现在哪里。

看见他后,主簿劝说道:

“县尊,降了吧。”

“吾身为县令,自有守土之责,怎能降于反贼?”

申芝芳呵斥道,“尔等不可再提这种背君弃主之言!你做出这等不忠不孝之事来,不怕遭天谴吗!”

主簿说道:“县尊有所不知,这梁王言而有信,不同于寻常贼寇,他是不会乱杀人的。”

申芝芳冷笑:“我是官他是贼,官怎能降贼!”

他愤而拔剑出鞘:“谁再言降,吾定斩之!”

主簿和典吏,冷笑着闪开,一群衙役围上来。

申芝芳瞬间绝望,他咬紧牙关:

“尔等要造反吗!退下!”

申芝芳持剑退后,怒斥那些围过来的衙役。

差役和衙役拿着水火棍,一动不动的看着他。

王浩长久以来的信誉起作用了,从官吏到差役,都不愿意抵抗。

抵抗了不一定守得住,还会可能会被反贼清算。

直接投降的话,王浩又不会烧杀抢掠,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可言。

主簿劝道:“县尊,降了吧。”

“休想!”

申芝芳拒不投降。

典史立即挥手,衙役们开始包抄,将申芝芳团团围住后拿下。

申芝芳动弹不得,情知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含泪说道:“陛下,臣有负皇恩,只能以死殉国。”

“何苦啊。”主簿叹息。

随着一声叹息,知县申芝芳被衙役给勒死。

看着知县的尸体,策划着一切的士绅都一阵唏嘘。

然后,抬着申芝芳的尸体,准备开城迎接反贼。

万安现场外,胡一刀驻扎在不远处。

他招揽民工负土填护城河,一边让人打造攻城器械。

这是为了将来可能的进攻做准备工作。

事实上王浩并没有下令要进攻万安县城。

他兵还没训练好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
三国:我家军师是神棍
三国:我家军师是神棍
++++开局跟随刘备,以一手装逼大法混成蜀汉第一军师,灭东瀛,平漠北,渡北美,征南洋,铸就刘备一统天下,成千古一帝。吕布:太残暴了,想当年张元德在虎牢关一棍子把老子敲晕。张飞:俺四弟人中龙凤,独爱偷看村头王寡妇洗澡。关羽:论装比,关某仅排第二,我四弟天下无敌!赵云:军师,我必用坦克连踏平西方蛮夷之地?周瑜:元德,开航母去东瀛小国是不是有点过分?
雨夜独酌
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
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
凡外夷明犯,扰我国门者,尽斩!这威武霸气之言出自大雍开国大帝之口。然。就在这尽扫所有入目之敌且足以进入史册前列的大帝突然归天之后。雍大乱。太子之位悬而未定,二十八皇子同时夺嫡,强盛无匹的大雍瞬间支离破碎,血流成河。二十八皇子同时夺嫡攻杀,大雍内手握兵权及胸有丘壑者纷纷自立,为争更多银钱州域相互攻伐不止。雍乱,境外之敌也是蠢蠢欲动。只待雍溃一刻肢解大雍。就在二十八皇子夺嫡攻杀,境内掌军者自立攻伐之时
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