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以目视地,所有人都是一片肃穆的表情,生怕引火焚身。
宦官们擅党争,搬弄是非。
真要让他们管理一州一郡,十有八九乌烟瘴气,做事全凭喜好。
鸿都门学出身的官员,也都带着一点这样那样的毛病。
他们专精字画、辞赋,大都出身寒门。
一下子有了巨大的权力,他们怎么可能坚守本心。
当一个人声称自己是非常和善、讲道理,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权,没有势。
哪一天有权有势以后,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的体内,永远有两股势力在争斗,天人交战。
这种人只是没有机会做坏人而已,他要是做了坏事,容易被律法审判。
当一个人有权有势,做了坏事也不会有任何麻烦。
还能经得起考验吗?
郤俭就是这样的封疆大吏。
只要朝廷不派人下来,他永远目中无人,一手遮天。
一个人有权有势,还能执着地坚守本心,才是真正的良善。
桥玄、卢植等人,都有这样的气度、风范。
“鸿都门学作为天下的表率,当以经文为重,罢免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
“不通治国之道,谈何为官?”
太中大夫韩馥继续上书,和袁隗非常地默契。
“臣附议。”御史中丞萧瑗朗声道。
既然不能阻止鸿都门学为官,那么干脆在经学上设置障碍。
谁不知道经学的最终解释权,在这些经学家族手中?
即使是太学,都要仰经学家族的鼻息。
他们说话很慢,却铿锵有力。
刘宏的目光,转而紧盯韩馥、萧瑗,曹操偶然间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最终天子的视线,还是稳稳地落在曹操身上。
身为司隶校尉,又出身鸿都门学,曹操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刘宏不可能和臣子争辩,为鸿都门学站台。
如此有失天子风度!
宦官们在这样的朝议上,没什么话语权。
他们能够影响到最终的决策,但负责提案的,只能是他们的小弟。
尚书梁鹄为袁隗“恶意举荐”,他自己都自身难保,如何拱卫鸿都门学?
曹操再不出手,情况就演变成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联合对鸿都门学的围剿了。
他上前一步朝着天子之阶施礼,颇具笼盖四野的气势。
“启禀陛下。”
铿锵的话语,雄浑的底气,将安静的崇德殿震得回声四起。
“太学和鸿都门学,都是大汉的最高学府。鸿都门学的经学,的确薄弱了一些。不如请诸宿儒到轮流到鸿都门学开坛设讲,以弘扬经典。”
“鸿都门学立学才多久?肯定有一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地方需要群臣查漏补缺。陛下立鸿都门学的初衷,也是为天下学子提供一条通道。”
“如果诸位同僚觉得鸿都门学不好,不如去建设它,而不是一味地表达反对。如果诸位觉得鸿都门学学风不好,你就去考博士去做先生,引领鸿都学子。”
所有官员的目光,都越发紧张起来,望向曹操。
他们压抑着心绪,继续聆听曹操的高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