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未来的战队问题
李临渊此时已经思考到站队的问题了。
或许现在的勋贵还没能想到这一点,朱元璋如今身体也还不错。
再加上后面还有太子朱标,皇长孙朱雄英。
这一个配置可以说是非常的齐全。
只要没什么太大的意外,基本上大明王朝是不会出任何的事情的。
朱标的地位极为稳定,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即便是勋贵世家,也都心向朱标。
各地的藩王对于他们这个大哥也是极为信服。
如果是朱标能够继位的话,未尝不是另一个盛世。
只可惜世事无奈,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像预想的这般好。
意外偏偏就出现,朱元璋执政中后期,太子朱标和皇长孙朱雄英相继去世。
大明江山瞬间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
此时对于朱元璋而言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从诸多的藩王当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
大明初期的藩王还是比较有能力的。
当然这样也会造成一个不好的结果,这些大明的藩王竟然会互相不服,到那时说不定还真的会起刀兵。
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朱元璋便立了,当时的太子继室吕妃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本以为这样就能够绝了这些藩王的心思。
结果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朱允炆听信朝堂上文官的办法,刚一上位便开始大搞削藩,手段极其残忍。
不光逼死了自己的许多叔叔,还导致了最终燕王朱棣的反叛。
而那一个时候,大明的勋贵集团已经被拔除得差不多了。
朱元璋也看出了朱允炆暗弱,如果把这些武将留给他的话,这些武将竟然不服。
尤其是凉国公蓝玉。
所以为了他大明江山的稳定,朱元璋将这些勋贵全部都给铲除了。
结果等到燕王朱棣叛乱的时候,朝廷中除了长兴侯耿炳文之外,根本没有多少能用的将领。
而对于魏国公府来说更加尴尬。
魏国公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向来支持的是皇权,所以在这次变化之中,毫不犹豫地支持皇帝朱允炆。
甚至还提出了许多的计策制裁的这一个妹夫。
只可惜当时朱允炆怀疑徐辉祖暗中和燕王朱棣有牵扯,并没有采用他的话。
而我为国公徐达的次子徐增寿支持的则是燕王朱棣。
徐增寿和燕王朱棣的关系向来很好,所以他认为燕王朱棣是最有资格登上那一个位置的人。
结果徐增寿最后在应天府的时候被朱允炆所杀。
而徐辉祖虽然对建文帝忠诚,可是那时毕竟早就已经改朝换代,他的忠诚并没有什么用处。
虽然有着徐妙云的原因,朱棣并没有杀掉他,可是也将他给圈进了起来一生没有用途。
这样的结局其实已经是很惨的了。
所以不管能力怎么样,战队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