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两人到了凉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了家电厂小学,这个学校新建好,一砖一瓦都是工人们亲自监督着买来的,日夜监工,期待孩子能在这里上学,这座美丽的小学承载了家电厂人的美好期待。
李文文到了学校,碰见的人都热情的招呼她,一个工人说着,“李老师,回来了啊,这下不走了吧,咱们娃都盼着能在新学校读书呢。”
“是啊,不走了,咱们学校快开学了,嫂子你可得给孩子们都报上名,别心疼学费。”李文文也打趣道,她知道这个嫂子家有三个孩子。
“瞧李老师您这话说的,孩子们都盼着过来上学,每次路过都得走近瞧两眼。我要是不给他们报名,孩子们都得和我闹,那一群皮猴子吵起来,家里可没安生日子。”
工人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所学校看着就惹人注意,全部用红瓦建成,布局方方正正,李文文在和张国安商量后,请了建筑院的人设计,用红砖黄瓦建成,墙上写了几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操场上还用石灰画出了跑道,院子里摆了几张乒乓球台子,国球可不是白叫的,大家都会摆弄几下。
李文文看完学校,先去教育局将自己的档案转了回来,虽说这所学校是家电厂的子弟学校,但是说白了凉城的学校都得听教育局的安排。
“李老师啊,欢迎您回来,继续给咱们凉城培养好同志,前些年李文文的名声可是不小,这回从头开始,有没有压力。”教育局长热情的询问。
“压力肯定是有的,当老师和当校长肯定有区别,但是在老校长身边耳濡目染,也算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白局长您放心,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孩子们上好学。”李文文坚定地说道。
“那就好,这回任命你,可是张厂长再三要求,多亏冯校长力荐,不然凭你的资历,可还得锻炼锻炼。”白局长说得不是虚话。
十几年过去,当年的孙局长早已经升迁,白局长也是一位踏实的同志,不在学校里搞假大空的事情,这也是凉城越来越兴旺的一部分原因,毕竟教育代表着未来。
三十多岁的李文文不算是年轻,但是对于做一位校长,也仅有前几年跟着冯主任冯校长学习的一些经验,独当一面还是第一回。
想起学校是建好了,人缺得不少,李文文赶忙开口,“吴局长,我们学校还缺不少人,您看师范过来的小同志,能不能给我们多分几个。”
在李文文的再三请求下,白局长也只分了14个人过来,这些人看似多,但是对一个学校建设来说,实在是太少,而且全是些新人,不利于学校快速开展工作。
不过这时候,子弟小学的另一个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在自己厂里招聘老师,反正这些工资也都是从厂里走,李文文可以挑选部分有工作经验的人。
老师是一方面,学生也很重要,厂里这回算是下了决心,决心为自己孩子办一个好学校,小初一体,小学五年,初中四年,总共九个年级。
之前虽说家电厂的兴旺让郊区发展起来了,但是这片没有学校,想上学孩子们得坐一个小时的车去市里,厂里甚至专门配了管理员,负责学生们的来回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