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后的奏疏先送到了小皇帝面前。
奏疏书之于帛上。
文中前半部分,痛斥了丁、傅两位太后之前以外戚身份乱政的罪行。
后篇则是真情流露,字字都饱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虽然原来的小皇帝已经魂归天际。
但是这具躯体,却是由卫后所生。
读着字字泣血的奏疏,刘箕的情绪也跟着低落下来。
黄德随侍在皇帝侧后方。
自从几年前离了中山国,就再没有听到那边的音讯了。
此时王后的书信就在皇帝手里。
黄德伸着脖子想看一看,奈何太远看不清。
大朝会上,他又不敢随意乱动。
只好看着小皇帝。
眼见哀伤的表情浮上皇帝的面庞。
黄德也是悲从中来。
一颗颗泪滴从老宦官的双目中夺眶而出,顺着面颊滚落下来。
“送给大司马过目。”
刘箕将奏疏整理好放入盒中,吩咐道。
声音低沉嘶哑。
群臣鸦雀无声,心怀汉室的大臣们心中无不戚戚。
司礼小黄门将奏疏恭敬地递于大司马王莽。
王莽心中暗暗气恼。
做了这么多准备,今日才蒙太皇太后松口,算是最终掌了权。
本是皆大欢喜之日。
不知道谁又把中山国的奏疏,直接捅到了太皇太后面前。
看小皇帝的样子,应该不是他所为。
太皇太后今日大方放权,如果她顺势提出让卫后进京。
自己还真不好再拒绝。
还好太皇太后没有直接下令,还有回旋的余地。
王政君抛出卫后的奏疏,也有她自己的想法。
以后王莽辅佐小皇帝执政,二人之前颇多芥蒂。
今日让王莽表态,迎接卫后和皇帝母子团聚。
也是让小皇帝和大司马的关系缓和一些。
“卫太后思子之心确实感人,臣读着亦有不忍。
太后痛斥傅、丁二后之过,也彰显卫太后之深明大义。”
王莽草草看完奏疏后,沉声道。
王政君听了眉眼舒展开来,满意地点点头。
这还是她第一次听王莽说卫氏一族的好话。
“不过。”
王莽顿了一下继续道:
“自陛下登基后,卫后拜为皇太后。
朝廷加爵及封地,并让宗室刘成都袭中山王爵,以替陛下尽孝道。
卫后既知丁、傅二后之恶,就当恪守本分,安居于封地。
如若卫氏一族此时入京。
即便其无意干政,难保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不如待陛下年长亲政后,再商议迎接卫太后入京之事。
陛下,意下如何?”
王政君闻言,笑容慢慢凝固在了脸上。
想不到王莽还是固执的反对卫太后来长安。
许是哀帝时,丁、傅二后掌权,把他逼回封地的事对他打击太大了。
不过现在的皇帝刘箕子,可不是哀帝刘欣那个白眼狼可比的。
刘箕子现在的表现可圈可点,把权力直接一股脑先交给大司马府。
王政君已感觉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了。
王政君暗暗打定主意,如果皇帝提出迎接卫太后的请求。
自己一定在今日自己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上,把这事给定下来。
“那个,大司马所言有理。母后深明大义,也会体谅大司马的苦心。
朝廷应再加赏赐以慰其心。”
刘箕沉吟了一下,缓缓道。
话里话外并没有要现在迎接太后入京的意思。
黄德心里暗暗惋惜,多好的机会。
看这架势只要陛下争取,太皇太后多半会支持太后和两位国舅入京。
不过陛下既如此说,定有他的打算。
老黄德现在也对刘箕有了盲从的信任。
王政君长出了口气。
既然皇帝自己也不坚持,就免了给刚接政的大司马难堪了。
刘箕虽然也有不想现在就见卫家人的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