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义犹豫了一会,又问道:“那徐三公子想要我这报社,难道也是存了这个心思?”
常文良摇摇头道:“此人野心不小,恐怕不止于此。依我看,他恐怕是想争一争这魏国公世子之位。”
赵鸿义先是吃了一惊,不过很快就释然了。
这不就是小一号的靖难之役么?嫡系一脉的长孙即位,当叔叔的有想法有野心也很正常。
当初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还有些被形势所迫的无奈,因为他不反就要被削藩,到时候可就身不由己了,后半辈子能被圈禁在凤阳高墙内守祖陵已经是不错的下场了,搞不好连命都要丢掉。
而这徐三公子衣食无忧,生命安全也没受到威胁,却也想来搞这么一出,的确是野心不小。
不过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他争夺这魏国公世子之位的风险并不算很大。
即使失败了,他老爹魏国公应该也不会拿他怎么样,毕竟是自己儿子,最多就是关几年禁闭,以后不分家产给他而已,这种惩罚可以说是不痛不痒。
相比起靖难之役那种“进一步九五至尊,退一步万丈深渊”的凶险来说,简直是太小儿科了。
而如果争夺世子之位成功了,那等他老爹死后,他就能成为真正的国公,在朝堂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跟皇家也说得上话。在家里更是一言九鼎,用不着看侄子的脸色行事,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总之,这是一次收益很高,风险总体可控的赌博,按照正常人的心理,多半也是要搏一搏的。
所以常文良的猜测从动机和逻辑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毛病,可信度很高。
赵鸿义笑道:“常兄果然好眼力,能看穿这徐三公子的心思。”
“哪里哪里?我只不过比一般人多了解一些徐家的内情罢了。”常文良谦虚道:“再说我也是猜测,不一定准。”
蓝海昌则满不在乎道:“无论准与不准,贤弟都无须担心,见招拆招就是了。他要是想来硬的也不怕,现任南京守备可是我们常家叔叔,借徐三几个胆子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什么?南京守备?!常家叔叔?!
赵鸿义的眼睛顿时瞪得溜圆——这两人的底牌怎么无穷无尽的啊?这简直太让人喜出望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