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

第22章 卖布

三个人转过路口,来到绸布街。这里是布匹绸缎等纺织品一条街,王氏领着两人走向一家店铺,赵鸿义和王福贵连忙跟上去。

这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店铺,店铺门口斜斜得挂着一个旗子,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布”字,门口正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盛记布行”。

这便是王氏经常来卖布的那家店铺了,几个人走进店中,店铺内有不少架子,架子上陈列着一匹匹的布料,各种厚度、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看起来也颇为壮观。

王氏径直走向一个沉稳老练的中年人,此人看起来四十多岁,面貌看起来倒是比较和善,不过眼神中透出一股精明。

“曹掌柜的。”王氏打了声招呼。

这曹掌柜一看是王氏,便笑着招呼道:“大妹子,好几日不曾见你来卖布了。”

“是啊,这几日家中有些事忙,不得空过来。”王氏答道:“今天还是照老规矩吧。”

曹掌柜摇摇头道:“今日按老规矩可不成了,价钱跌了十文钱,现在的布价是二百二十文。”

王氏惊讶道:“什么?我前几日来还是按老规矩的,怎么今天就跌了十文?”

曹掌柜苦笑道:“大妹子,你也是个老客了,往常哪年不是如此?现在征收夏税在即,大伙都要卖布换钱,这布的行情是一天一个价,说不定明天这价钱还要跌呢!”

如果赵鸿义是一个完全不懂历史的人,那么他听了这句话肯定会一头雾水,布价下跌和征收夏税有什么关系?

可赵鸿义是个对历史颇有兴趣的人,他知道这分明就是一条鞭法改革引起的后果。

古时候大多数朝代的官府征收税赋基本上都是收实物税,老百姓只需要缴纳实物(通常是粮食布匹之类)就够了。然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之后,官府只征收银两,老百姓需要把手头上的各种粮食布匹先卖出换成银子,然后再把银子交到官府手中才能完税。

这对官府当然是好事,省了很多麻烦,而且基层官员胥吏不容易从中做手脚贪污,保证了国库收入的稳定。

但这个改革使老百姓多了一道麻烦,大部分老百姓往往要在征税时节卖出自己手中仅有的粮食或布匹等实物产品来换取银两缴税,这会导致短期内市场上货币严重不足,物贱银贵,也就是传说中的通货紧缩,无形中又剥削了一次老百姓。

现在他们正是遇到了这种情形,王氏道:“往年虽也有价钱下跌,但也没有这般早吧?现在夏粮才刚刚开始收割啊。”

曹掌柜又摇摇头道:“现如今大家都学乖了,一年比一年早,布匹不用等候天时,更是早早拿出来卖了,唯恐后面越跌越多。”

赵鸿义明白,其实曹掌柜的话背后的真相是:有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户趁机在这里面炒作价格波动:高抛银子,低吸布匹。待到征税完成,市场价格回归正常之后再卖掉布匹牟利,这样一来一回就能吃掉老百姓在价格波动中受到的损失。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大明的现货商品炒家也是相当厉害,赚钱比高利贷还快,不输后世的期货市场啊!”赵鸿义心中感叹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朕
少年穿越到了大宁朝,开局登基,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本想做个昏君。无奈朝堂暗潮涌动,权臣在旁。朝外异族聚集,虎视眈眈,大宁岌岌可危。扫清奸佞,荡平异寇!谁道暴君不可治国?
孤央
喜唐
喜唐
回到唐朝,重生为家族里的独苗。纨绔?二世祖?斗鸡走狗?哈哈哈,这不是梦吧!那就接着奏乐接着舞,老子就当二百五!那就接着唱歌接着舞,老子要当二百五。
微微的薇
我家父皇爱修仙
我家父皇爱修仙
嘉靖二十七年,元宵节刚过,紫禁城玄武门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宫变’,天师秉一真人陶仲文被皇太子朱载壡打了,一时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文武大臣纷纷各显神通,东宫之位亦岌岌可危,面对此景,我们的太子殿下朱载壡只存一个念头:父皇你就快把我废了吧!
都督天下诸军事
上辈子,下辈子
上辈子,下辈子
李飞的上辈子是唐朝的李非。时空交错之后,两个人竟然可以在梦中相见。那么对唐朝的历史和对后世的影响将会是什么呢?
二手废柴
回到大宋斗梁山
回到大宋斗梁山
陈子御意外来到宋徽宗时期的大宋。在黑风寨当了土匪,一碗啤酒勾搭走了花和尚鲁智深跟青面兽杨志,武二郎你也到碗里来。赈济流民,截胡宋江。一首情歌俘获李师师的芳心,为了让陈子御立足朝堂,还跟赵佶分了居。赵佶顶着绿帽子只好给他封了官。宋江哭着打滚:“把我兄弟还给我”蔡京“我们要以贼制贼。”高俅“我们断他粮草。”童贯“二位大哥,求你俩别作妖逼他,一催就闹着辞官回去躺平。”金国“大哥别打了,小弟这就给你采身养
午夜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