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乐膏一事暂时就告一段落,程慎戒毒成功后,二嫂便给温老太医递了拜帖,然后带着程慎上门答谢。
之所以这么积极,是因为程慎不自然的态度引起了婉柔郡主的注意。自从那日见过温老太医和温云苓后,程慎偶尔会旁敲侧击问起了温家的事,最后兜兜绕绕都问到了温云苓的身上。
身为程慎的娘亲,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家儿子打的什么主意,心下暗喜儿子终于开窍了,但表面还是不动声色的,找了一个上门答谢的理由,便带着儿子登门拜访。
这日,二嫂和程慎一到温府,便被温老太医的大儿媳妇庞氏领到了正厅,温老太医在上首坐着,见到来人,眼里满是笑意,等小辈行礼毕,问道:“好了?”
程慎知道这是在问自己,连忙答道:“托温爷爷的福,有您的药,发作的时候也好受许多,如今已是大好了。对了,姑姑还令我同您问声好,说有空再和您探讨药剂之学。”
温老太医谦虚道:“你哪里是托我的福,是托你自己的福,我给你的药,只是让你好受些而已。至于你姑姑,你回头跟她说,让她辞了那官吧,当工部侍郎屈才了,还是和我一起研究药剂吧,说不定未来可以因此留名青史呢,哈哈哈……”
一旁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这温老太医说话诙谐直爽,打趣里不乏对程韵的赞赏,身为程家人也与有荣焉。
等一场笑罢,庞氏便开始问起了程慎一些问题,二嫂在一旁听着,越来越觉着不对味,问的问题太多太细了,颇有一种丈母娘问女婿的感觉。莫非,温家也有此意,这不就是巧了!
庞氏确实是有这个意思,只因为这些天温老太医在她面前夸了好几次这程慎,有点想要让温家和程家的结秦晋之好的意思。
她顺着公公的意思,问了自己女儿对程慎的看法,她回了两字“挺好”,不再是之前每次相看后说的“不行”,一下子让她来了劲头,只觉得自己这个大龄女儿总算可以嫁出去了。
是的,温云苓今年十九岁,没有订过亲,从十三岁开始,庞氏便陆续给她寻摸人选,但一到相看环节过后,便无疾而终了。整整六年过去了,温云苓一个看上的都没有,身为老母亲的庞氏简直是操碎了心。若是让二嫂和庞氏聊上这话题,恐怕两人得聊上个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而二嫂这边,眼见庞氏的态度,心下暗喜,温府几代都是太医,家中子弟几乎都是学医的,家风极好,若是可以结亲,她没什么不愿意的。她都有点后悔第一次见面时只顾着儿子病情,没怎么注意温云苓了。
过了一会儿,温太医见程慎都快有些招架不住了,笑着将他带去了书房,说是带他参观温府的药圃和药房去。
正厅里只剩下二嫂和庞氏两个主子时,庞氏顺势提出让她的小女儿过来见见长辈,二嫂自是没有拒绝。
很快,温云苓第二次出现在了二嫂面前。
二嫂仔细打量眼前的少女,发现她还是跟上次差不多的装束,看来是习惯了这种简约的打扮。长相和气质都是一派清冷,但身上那股若有似无的药香,却让人觉得心下安宁。
二嫂对于温云苓的印象挺好的,当下开始问问题,那架势和刚刚庞氏问程慎时一模一样。
不过温云苓内里和外在一样冷静,对于二嫂的热情发问仍然是不疾不徐得回答着,似乎全然没有意识到这是未来的婆母在发问。
二嫂虽然满欣赏眼前少女的冷静,但她又有些害怕自家儿子会不会剃头担子一头热,这姑娘若是对程慎有意的话,不至于面对自己如此冷静吧,一点羞涩的意思都没有。
庞氏见二嫂问得差不多,连忙补充说道:“婉柔郡主你不知道吧,云苓还在我面前夸过你家慎哥儿呢,说他自制力极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二嫂一听,眼睛亮了,用眼神询问温云苓是否真的。
温云苓被自家娘亲掀了老底,难得的脸红了一下,又迅速恢复了正常道:“慎公子确实厉害。”
二嫂眼神可好了,见识到眼前少女的绯红,一下子有了底,当场褪下手腕上的红玉手链送给了温云苓。
这红玉手链是当代玉雕大师亲手制作,不仅材质难得,雕工更是出彩,连一向不太喜欢这些金银玉饰的温云苓拿到后都有点爱不释手。
庞氏是个懂行的,见二嫂出手那么大方,对于这门亲事多了几分把握,笑着说道:“这么贵重的东西,郡主还是自己留着吧,给这孩子做什么?”
二嫂笑道:“说起来这红玉手链还是适合年轻孩子戴,你看,衬着那白嫩嫩的小手,多好看呀。”说着,二嫂亲热得抓着温云苓的手,细细得摩挲着,一副很满意这佩戴效果的样子。
庞氏也是大气之人,见二嫂真心要给,便也不多做推拒,转而琢磨起回头送些什么给程慎才是,礼尚往来嘛。
等到温太医带着程慎又回到正厅,见到正厅里多出来的温云苓,马上脸就红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