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一个在东南亚具有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一个国家,他们的追溯要到公元一千年那个时候,只不过他们的真正的建国时间是在1044年在蒲甘王朝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幅新的画卷,直到贡榜王朝最后一任国君的结束为止,中间历经了八百四十二年的长时间统治,到了蒲甘王朝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经将自己的触手放及到了世界各个大洲,然后英帝国主义者在虎视眈眈的看着印度国之时,也同样想把战争的触手伸到缅甸内部,希望夺取缅甸的全部国土,并且将其殖民。
而且在与英帝国主义者开战之时,缅甸国内内部局势其实也不是很稳定,因为这就得问问贡榜王朝前几位继任者干了些什么,与自己的邻国泰国进行了战争,由此打开了帝国主义入侵缅甸的闸门。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缅甸贡榜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深刻危机。国王孟云(1782—1819年在位)对外用兵征暹罗(1785—1786年),使国内生产遭到破坏。封建主阶级横征暴敛和各民族之间的纷争,致使财源枯竭,社会不宁,饿殍盈野。朝廷的内讧,更加深了封建统治的危机。1797年阿拉干起义被镇压后,“城镇毁弃,杂草丛生,所能得见者,唯凄凉、荒漠、疫病与死亡而已。”伊江三角洲原是最肥沃的地区之一,至19世纪初成为“一虎啸象鸣之荒野”[7]。然而,封建贵族的采地不仅保持而且扩大了。朝政腐败,当局横征暴敛,官吏不法、贪污,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
税收负担沉重,“每罗比按市价可买大米88磅,而每户须纳税100罗比。”政府以严刑峻法惩办穷苦人民,但是治安却极混乱,“刑典虽重,盗贼未尝稍减。居民难以安睡……旅行于缅中大道时,尤以携枪不可。”由于生活极为困苦,各族人民经常起义反抗,腐朽的王朝受到严重威胁,“因不甘奴役,时思脱离苦海,民常叛变,是以国中扰攘,无时或已,政局永不安定……而缅王无法可治,居常惴惴于地方叛乱,灌注全神于维持君权,以图自存而已”。
而且在这个时候,英帝国主义者已经把自己的战争手段应用到了毗邻缅甸国界的印度去了,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全球性扩张,包括缅甸在内的东方,成为西方殖民者扩张的目标。“葡荷英法等国,相继至缅甸南部,组织公司,要求通商”,并开始以各种方式介入缅甸。在16世纪初的东吁王朝时期,以葡萄牙人为主的西方殖民者就已涉足缅甸,但在与缅甸封建王朝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东吁王朝保持了自己的国家独立与政治完整。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并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至英缅战争前夕,英国已由一个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奠定了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并逐渐取得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随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到来,开始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更加疯狂进行海外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以便推销廉价商品和掠夺原料。
英国贸易部对现存商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简化关税手续,降低原料和制造品的进口税,取消对出口的一切限制。工业资产阶级夺新殖民地的野心更为滋长。由于嘉庆十七年英国消灭了马拉特联邦,完全控制了整个印度,与孟加拉毗邻的缅甸则成为英国下一步征服的目标。
而且英帝国主义对于缅甸的进攻并不是从近代以来就攻击的,而是自十七世纪开始的。164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沙廉建立商馆;1687年侵占尼格莱斯岛,后被雍籍牙收复。18世纪40年代,英法都插手干涉缅甸的内争,英国帮助缅族人与得到法国支援的孟族人交战。1795到1818年间,英国先后六次派出使者到缅活动,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
英国对缅甸的侵略活动如此频繁和紧迫,因为法国在同一时期也加紧向中南半岛渗透特别是在越南,因帮助阮映与西山义军作战,法国人的势力大增。同时,英法在控制海运、争夺殖民地及势力范围上长期存在矛盾,尤其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两国的斗争更为加剧;另一方面缅甸在经济上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丰富的柚木和矿产,及面积广大的稻田;更重要的是,缅甸西部和西北部与中国接壤,以孟加拉作基地的英军,可从陆路穿过缅甸进犯中国的后门,而尚未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英国对这条捷径更感兴趣。
英国把缅甸看作通向中国西南后大门的通道。拿破仑战争后期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法国海上势力大为削弱,而英国却接管了马六甲,嘉庆二十三年又强占了新加坡,控制了经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至南中国海和逞罗湾的航线,从而为进军中南半岛和侵略整个东南亚提供了海上优势。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已在马来半岛南部站住了脚,它占领了槟榔屿(1786年)、马六甲(1795年)和新加坡(1824年),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建立了“海峡殖民地”。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度的半壁江山。于是,英国人便把侵占缅甸提到了日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