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纪

第168章 通济

一路上洪毅与老孟畅谈诗文,好不快活。春光无限,引得老孟新作频出,洪毅为了应景,也不得不祭出宋词三百首,新颖的文体,精妙的词句,常常令老孟胸怀激荡,称妙连连。

不过洪毅始终谨守原则,对于后世名篇,坚持署其作者,从不欺世盗名,占为己有。不过这些老孟理解不了,不知不觉之间,眼前这青年更加丰富立体了起来,学富五车却不骄不纵,背景高深却心如赤子,当真是个妙人。

如此不消十日,一行人到了东都洛阳,比走陆路快了一倍不止。宜静不由说道:“怪不得公子要修那西伯利亚铁路,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确实是至理名言。”

洪毅遥想,几十万人,冰天雪地之中,日夜奋战,都是为了那欧亚大陆上,运输的大动脉。不知路成之时,会死多少人,即便是倭国劳工,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看来一个国家,要想快速崛起,必然建立在鲜血与尸骨之上。

言及此事,长宁倒是看得很开,这条铁路,关乎泰华子子孙孙,修建势在必行。就如这通济渠一般,百万尸骨,谁曾犹记,树已长成,后人只管乘凉,哪管种树之人是谁。

既然路要修,死人也难以避免,为了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福祉,这些战犯、奴隶,即便死也算是死得其所。再说那交通部及沿途各道,可不曾虐待于倭国劳工,好吃好喝不说,劳动强度也保持着适中状态,并不像杨广驭民那般不计后果。

“将来大功告成,要为逝者立碑,生者亦可凭自己意愿,申请入泰华籍。十年工期,或可延长,以人为本,才是泰华精神。”洪毅交代完毕,杨定邦深受触动,连连称善。

天色还早,一行人游历于洛阳街头,只见繁华街市,熙熙攘攘,倒比北苍城更多了一份热闹。其实城池大小,两地相当,归根结底,还是人口多少决定的。

直到饭点,众人寻了一家普通酒肆,点了几斤水酒,佐酒的菜肴,填一下肚子。这种酒肆,普通人家自然不会来,但大富大贵之人,也显然看不上,一般是行商旅人聚集,江湖人士来往。

饭刚吃到一半,就见一群皂衣壮汉,手持刀剑棍棒进来,也不吆五喝六,默不作声的见了掌柜,取了一个包裹便即离去。小二正好前来添菜,长宁好奇,多嘴问了几句,从小二口中得知,原来是漕帮来收月钱,以保平安的。

收保护费?洪毅不禁大跌眼镜,一方面对这漕帮不免落下个欺行霸市的丑恶印象,一方面也深觉这江湖帮派很不简单,东都地界,藏龙卧虎,如此横行而无阻,怕是极为不寻常。

收拢心思,洪毅不免向小二问道,这东都城内,哪里有听曲寻乐之地……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
明末豪门
明末豪门
明朝末年,时局昏暗,民不聊生,老朱家靠不住,闯王这个清朝快递员更加不靠谱,而投靠清廷的汉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小木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