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汉宣帝
- 他是一位在民间长大,深知民间疾苦的皇帝,他是一位懂得经商之道,被商人誉为财神的皇帝,他是一位登上皇位,依然不忘民间结发妻子的皇帝,他就是汉宣帝刘病已,看缉毒大队长刘强,穿越到汉朝,成为刘病已,跟随刘强一起开启这一段从平民成为皇帝的历程吧
- 南北泉
第二策,乃是尽数驱逐,只要将这些降卒赶出荆州地界,也不管他有没有饭吃,反正不干刘备何事。
如此既没有杀俘,也不曾压榨降卒,更不用担心自己粮食不够,养不活这些人,将自己拖累进去。
此策换做孙权、曹操而言,可谓极好,乃是谋国良策。
一但将这些人尽数驱逐至江北,乱卒无粮可食,十有八九会成为劫匪,占山为王,打家劫舍。
让曹操忙于平暴,不能顾及他事,刘备也可趁此机会发展壮大,扩充实力,如此可谓一举两得。
此策虽好,但刘备并没有选择,他选择的是第三策,招降一批放还一批。
留着一批愿意归降刘备,开启江南屯田,放还一些想要回家的,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压力。
刘备虽然名声很好,也的确待人足够“仁”,但人会有各种心思,如此便免不了各种抉择。
众降卒、俘虏先是拜倒在地:“我等拜谢将军不杀之恩!”随后低头交头接耳,互相低头私议。
这这些人里面有荆州人,同样也有豫州、徐州、兖州、并州、冀州、青州、幽州等诸多地方之人,大家相互之间一起征战,久而久之互相也便相熟。
“诸君以为如何?”
“刘豫州身负海内之望,乃帝室贵胄,素有仁德之名,我意归附豫州,任凭差遣!”
“丞相败逃,刘将军已成猛虎之势,他日或能横扫中原,我亦愿附!”
“在下亦然,玄德公宽仁,不尚暴政,还分田我等耕种,如若回到北方,既无粮米可食,也无田地耕种,如何不降?”
“丞相屡动兵戈,中国战乱不止,无一寸土安宁,纵使返乡,生死犹未可知,我附从!”
“在下不然,家中父老昆仲,妻女姊妹尚在,我若留于江南,彼辈何以生存?国朝尚孝悌,倘若不归,岂非不孝不悌?是故我欲归乡,二三子可有随行者?”
“大兄所言极是,而今战祸蔓延江南,坐困南方未必安然,豫州固然仁义君子,然丞相武略冠绝中国,必有廓清四海之日……”
“我亦欲返乡,天下战乱不断,无一寸土安宁,与其老死他乡,不若魂归桑梓……”
“刘将军虽有海内名望,而今偏于一隅,丞相虽有此败,然中原势大,早晚必回在下江南。届时再归桑梓,又何处安生?”
将士议论纷纷,有想留下的,也有想要回家的,刘备静静等待众人议论一会之后,心中已经有了大概预算,于是便没有再继续听下去,而是朗声说道:“孤此行当讨伐奸贼,不可在此就留,而二三子不必着急,时间还长,诸位有何想法,向我军直言便是!”
如今时间耽搁也不少了,眼看着天已经将近蒙亮,距离曜日当空,也不过多长时间。
刘备尚有别的安排,也就无法和众人继续寒暄。
这些人要走也好,要留也罢,也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反而他要是去晚了江陵,弄不好周瑜还要吃个大亏,恐有伤联军之谊,甚至引起两军内讧,到时候可就不太妙了。
“多谢将军厚恩!”众将士千言万语也不足以酬谢刘备之恩,唯有叩首重谢。
刘备微微颔首,随后下令:“子龙、文长、刘封、巨达(向朗)听令!”
“臣在!”四人瞬间精神抖擞,刘备此刻召集他们,一定是有任务交给他们,便齐声回应。
“尔等四人,各谴五百士卒,前往零陵、长沙、桂阳、武陵四郡,掌孤旌旗,各自诈称五千,虚做大军攻城。
如若不降,先驻扎一方,不久城中会有人接应尔等,献城投降。”
刘备本身便只有两万兵马,其中关羽率领一万水军分道前往华容、夷陵,如此刘备手上便只剩下万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