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主角是个工具人

第22章 罪臣之女(2)

没过多久,一个身穿富贵的年轻少年走了进来朝着简洁下跪行李:“儿臣拜见太后。”

“起来吧。”

少年起身,简洁看清楚少年的模样,少年长得俊美,身材修长,眉眼又透露着帝王的冷漠与凉薄,这是一个薄情的人,天上的帝王相啊。

简洁一笑,说:“皇帝怎么有时间,来哀家这儿来了?”

“太后说笑了。”少年一笑,人长得好看,笑起来也好看。

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十岁还不成气候,所以基本上的权利都在简洁这里,傀儡皇帝,如今十七了,是想把权利从新把握在自己手里吧,所以天天跑她这里来,是想权利夺回去吧。

简洁心知肚明的一笑。

诶呀!她现在简直不要太聪明,看的太透了。

小小的崇拜一下自己吧。

“太后,今天朝廷上有人跟儿臣顶嘴。”少年皇帝委屈巴巴的说道。

像极了一个告家长的没用的孩子。

“哦?谁啊?”简洁很敷衍的问了一句。

“兵部尚书曾大人。”

“他说什么了?”

“他说北部的蛮人攻打我们的城池希望朕能下令请求出兵。”少年皇帝说道。

“你怎么说的?”简洁挑眉。

“儿臣当然同意啊,不过他竟然推荐李将军的三儿子李玉去!”少年皇帝说完又气愤的说:“那个家伙!就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纸老虎!让他去镇守攻打蛮人,不是拿皇朝的士兵去送死吗?!”

简洁看着义愤填膺的少年皇帝,一句话也没说。

李玉啊……

【李家的三儿子,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只会写写字,空手练家子而已。】

那确实不能让去。

简洁点头说:“这件事情你做的没错。”

“但是那个老家伙竟然说朕根本不了解李玉,还说什么李玉是百年难得一遇练武奇才应该带着去战场磨炼磨炼!”少年皇帝越说越气。

“他还说如果朕不同意就上书给太后!”

简洁挑眉。

“儿臣……儿臣这个皇帝当得一点尊严也没有!儿臣不想当这个皇帝了!”少年皇帝那叫一个委屈啊。

但是简洁知道,这些不过是表面,身为男主的皇帝,怎么可能是这种软弱的样子,更何况她看面相从来没有出错过。

这个小子,多半是扮猪吃虎。

“说什么胡话呢!你是皇帝!这皇朝的江山是你的!你不当皇帝!谁当皇帝呀!”简洁一副教训不懂事的孩子的口吻呵斥道。

少年皇帝那叫一个委屈呀:“但是……但是他们都不听朕的。”

简洁轻笑一声,朝着皇帝招了招手,少年皇帝走过去,简洁摸了摸少年皇帝的小脑袋瓜说:“傻孩子,你做不了主的事情,不是还有哀家吗?”

少年皇帝噘嘴不甘心的说:“朕已经不是孩子了,怎么可以一直依赖太后呢。”

简洁呵呵一笑说:“说什么呢,哀家一直都是你最好的依靠,你的权利早晚都是你的,只是你现在还小,分不清是非而已。”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下)
战争与和平(下)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