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第401章 寻求决战

“孟德,不能如此,章鸣根本不怕,我去过新北平城,坚固无比,非常难打下来,章鸣一定很高兴你去打北平城。”

曹操刚说完,这许攸就出来打脸。

打北平城,这兵线要拉多长?

章鸣到时候派几万人从后面一堵,断掉粮道,他们就被全歼了。

曹操其实懂这个道理,真让他冷静下来,他也不会真打到幽州去。

此时幽州是有防御的,至少几万的城防军不是假的。

曹操闹了个没面子。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只是这许攸说话的方式太让人讨厌了。

“是我太冲动了,被章鸣给气到了,我们现在要集中力量,破了冀州的军队,尽量多占领一些冀州郡县,等我们经营一段时间,以这些地方为基础,攻击幽州。”

战略定下来,曹操就主动寻战。

继续北上。

三天之后,曹军发现了章鸣军队的踪迹。

戏志才主动在野外扎营。

“军师,曹军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当真会跟我们在这里决战?”赵云问道。

戏志才十分的笃定。

“会,曹军继续拖下去,恐怕主公就要在徐州发难,到时候他们会陷入两难的情况。”

戏志才继续分析说道:“主公手里只要出动五万大军,攻击许昌,这曹操就不得不放弃之前的所有战果,回援,他就会成为大输家。”

“若是能灭掉或者重创我们的军队,至少他能保住成果,而且他只要派少部分军队回去,加上周围的军队挡住主公的军队就行。”

戏志才这一分析,几个将领就放心了。

在这里跟曹军决战,其实他们也不怕。

“之前主公训练的五万城防军,已经集结起来了,我们在这里扎营待战,曹操一定会很谨慎,但是我们的守城军出现,这曹军就放心了。”

戏志才开始准备,让三万的守城军从其他地方运动过来,放在明面上,两万守城军在暗处。

五万军队过来支援,如此,两军的兵力就相当了。

果然,曹军很快就发现了跑过来支援的守城军。

晚上扎营的时候,曹操将几个谋士都叫来。

“这戏志才是要跟我们决战啊,他有什么依仗?”

荀攸说道:“不可不防,属下认为,对方可能还有其他手段。”

众人都那么认为。

然后开始讨论起来。

其他手段,无非是隐藏的军队,或者军营里有什么埋伏什么的。

曹操制定了几种预案,他还是要打的。

“必须决战,否则此战我们就全输了,徐州被夺,后方不安全。”

众人仔细制定好战略。

经过一番侦查,戏志才隐藏的两万军队也被发现。

这下曹操更加有信心。

这两万就是戏志才准备的后手。

“明天继续出发。”

第二天,继续出发,之后,两军接近,非常靠近。

曹操在距离戏志才他们大营三十里外扎营。

之后,两军斥候都在密集的活动。

戏志才再次出动特种兵,猎杀对方斥候。

双方正戏还没开始,斥候战就大打了一场。

两军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决战随时可能开始。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