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传

第七十章 近忧,远虑

“我知道你这小子有本事。”萧英也笑了起来,说道:“金国已经日薄西山,我看这河北、山东,早晚是要放弃的。接下来,恐怕就是很复杂的局面了。蒙军,可是很难对付。”

看到萧英的神情转为郑重严肃,孟九成也收起笑容,沉声说道:“五师父看得透彻,蒙军确实是我们的大敌。我估计,再有两年多的时间,就会与他们交手作战。那时候,就不会象现在这般轻松了。”

萧英点了点头,嘿然一笑,说道:“你既能作出时间上的判断,看来是有信心的。嗯,我们这几个老骨头,想过安生日子,就要看你的了。”

“几位师父正当壮年,何谈老字”孟九成笑着拍了记马屁,说道:“五师父更是厉害,马上就要有儿女啦!”

作为一个男人,萧英听得是心花怒放,开怀大笑。笑毕又用手拍着孟九成的肩膀,说道:“臭小子,你也要多卖力气啊!媳妇儿很壮实,肯定耐得住那什么。哈哈!”

耐得住啥呀说得这么粗俗。孟九成苦笑连连,半晌无语。

…………

刘佑虽是宋人,但从一介商贾成为一州刺史,却是不亚于一步登天。

借助于与楚州应纯之的关系,以及达成的协议,过淮河购粮不仅快捷,且价格较低。这对于平抑外商贩粮的价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海州本地的粮食供应虽然还是没有敞开,但多余的粮食却是充作军需,并不是真的缺乏。

“李钰和应纯之对我们的态度较好,宋廷依然不敢公开接纳归北人,害怕得罪金人。”刘佑是很希望红巾军被宋廷接纳,从而名正言顺的,但形势使然,南宋朝廷就是那个德性。

“宋金一旦开战,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孟九成显得信心满满,尽管他并不把希望都放在南宋,主要还是在图谋自力更生。

刘佑对此倒是不太确定,“金国虽衰势难挽,但宋廷也无意开战。恐怕,还要等上很长时间,等金国更加衰落时,才有可能吧”

孟九成笑了笑,没说主动开战的是金国,而不是南宋。

自己已经半残,蒙军、西夏不消停,还要向南宋进攻,这头脑的不寻常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和理解。

所以,说出来没人信,孟九成也懒得未卜先知。但他却在暗中做着准备,形势一变,他便有相应的计划和改变。

说到底,现在的金军并不是孟九成心目中的大敌,南宋也不是他要死心投靠的势力。

尽管孟九成迫于现状,要做出某种姿态,甚至是非常逼真,但最后的结果却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一点,刘佑是肯定不能告诉的。毕竟,刘佑是宋人,他希望孟九成能与南宋交好,甚至是被接纳为宋臣,他的官职也就是名正言顺了。

孟九成对刘佑的器重也是别有用心。利用他是宋人的原因,利用他和应纯之的关系,从南宋得到粮食、物资,甚至是工匠的支持。

当然,刘佑虽为一州刺史,但周围的幕僚都是北人,军权又掌握在萧英手中,他是不能够对孟九成构成威胁的。

何况,孟九成觉得刘佑也不是不能够争取,成为与自己一心的下属。尽管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作很大的努力。

诸事商议已毕,孟九成把刘佑送出去,方才回屋。独自坐在桌案前,他收起那副自信沉稳的神情,摇头苦笑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