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传

第三十四章 整编密议

晚饭之后,王敏便请来了杨妙真和刘全,在他的住处密商机宜。

对于亲事,刘全不反对,也显得很欣慰。

毕竟杨妙真也老大不小了,二十岁年纪,若是寻常女子,都已经抱上好几岁的娃娃了。要不是战乱,杨妙真早该嫁人了。

“孟九成不错,配得上妙真。”刘全捋着胡须,微微颌首,“想要找到各项条件胜过他的,不容易啊!妙真这般年纪才谈婚事,实是舅舅的不是。现下亲事将成,我这个当舅舅的也能放心了。”

杨妙真面色微红,低声道:“全凭舅舅作主。”

王敏已经与刘全有过沟通,知道亲事无碍。他也看过整编的章程,觉得才是商议的重点。

“副帅请看。”王敏拿过文件,递给刘全,说道:“这是整编的章程,我觉得基本可行。只有一些末节,尚不好确定。”

刘全文化也不高,懒得看这些令人头痛的文字,便对王敏说道:“军师说给某家听便可。”

王敏依言进行解说,安置老弱士兵和家眷都没有问题,甚至比他们现在能做的更为周到。

军队整编也能接受,军饷和待遇比现在更优厚。

只是有一点,孟九成希望杨妙真所部的将领进行一下培训,或者组建参谋团,并接受他所派来的参谋。

“若说与金军多次战斗所累积的经验,连红巾军也比不上咱们吧?”刘全果然提出了疑问,“他这不是明显瞧不起咱们吗?”

杨妙真赶忙开口解释道:“不是这样的。孟将军与我就此事沟通过,红巾军的武器装备和打法都与我军不同,不了解掌握,领军作战容易出现失误。”

停顿了一下,她又补充道:“如果不相信,过几天便有一营红巾军开来,为我军演练战法。”

女生外向,还没成亲呢,就帮着男家说话了。

刘全虽然这样想,却没说出来,而是顺着杨妙真的话说道:“演练战法是个好办法,总要亲眼所见,才能令众人心服。特别是那些久经战阵的将领,都觉得自己不含糊。”

王敏笑了笑,说道:“孟将军说话还是很确实的,他说装备、战法不同,想必红巾军定有我们还不知道的一些制胜法门。尽管红巾军好象没与金军打几仗,可三州之地也不是唾手而得。那刘二祖等人,若不是看中红巾军的战力,也不会与红巾军订立攻守同盟。”

“军师这话说得有理。”刘全的反对情绪又减去了不少,沉吟道:“孟九成既有信心,咱们就看完演练再说。”

王敏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又开口说道:“另外要注意的便是军纪问题。我看过红巾军的军法律规,很严格。而我军若与其相比,则有些散漫了。如果骤然在军中实施,有人怕是会有怨言。”

“军纪严明,令行禁止,难道不是强军特征?”杨妙真苦笑了一下,说道:“以前是无奈、无法才行劫掠,转战四方,害民、伤民之事也未严惩。现在要安顿扎根,百姓也是治下子民,难道还不能善待他们吗?”

刘全没有说话,望向王敏。

王敏想了想,说道:“渠帅言之有理。设立军法处,建立执法队,不算什么大举动。我军不也有类似的机构吗,只是执法松泛而已。”

“只要执法公正,只要先晓谕众将士,某也没有意见。”刘全犹豫了一下,点头表示首肯。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