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惊雷

第二百四十章 交通线斗争

日军的软中之软是交通线,而交通线还是日军的命脉,快速机动,构筑堡垒,都是依托交通线进行的。

为了对付敌后抗日武装对交通线的威胁,日军仍然在拼命修路,但已不是一般的路了,称之为“钢铁封锁线”倒是既易懂,又准确。

这种路“比地面高出五尺,两旁沟深八尺到一丈,内底宽六尺,沟面一丈六”。实际上用现代几何学的概念来描述,就是路旁边还挖有一个状若梯形的大沟。日军在这种路上相隔不远就建一个碉堡,又象是古长城上隔不远就出现一个的烽火台。

白晋和临(汾)邯(郸)铁路,将太行、太岳区分割开来;日军依托平汉路向东扩张,抢修石家庄至南宫、内邱至巨鹿、邢台至威县、邯郸至大名等公路干线,分割冀南根据地;在平汉线西侧又积极增筑据点和公路,封锁太行、冀南间的交通;另外,陇海铁路在修,沧石铁路在修,济南经大名到邯郸的铁路也在修……

同时,日军加强了铁路、公路干线的保护。特别是正太线,既是连接晋冀两省的战略交通要道,又是隔断晋察冀根据地与晋冀豫根据地的屏障,日军以重兵守备,部署了三个独立混成旅团。

面对日军的“织网”战术,面对根据地将被条条铁路、公路分割的局面,华北八路军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并进行了数次反击。

白晋铁路破袭、平汉路破击、正太路破击、道清路破击、同蒲路破击……面对日军依靠铁路、公路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蚕食,华北八路军与日军在交通线上的斗争日益激烈、复杂。

多田骏要比前任干得更好,他也确实比前任干得更出色。但他也有他的苦恼,那就是华北的重要性没有完全被中国派遣军所认识。

就在多田骏要求加强华北的军事力量,以彻底改变华北形势的时候,中国派遣军不仅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反而要求华北方面军派出部分兵力支援华中作战,同时派出部分兵力进行车制作战。

显然,中国派遣军与华北方面军在作战思想,尤其是有关政治谋略上,有着很大的意见分歧,主要是对八路军等敌后武装的发展和实力认识不足。

综上所述,日军对豫东的军事进攻被拖后了。毕竟经过数战之后,三纵(新七军)的实力不容低估,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超过八路军很多,大队级,甚至旅团级的扫荡清剿难以取胜。而要出动更多兵力的进攻,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和筹划。

对于久战疲惫的新七军来说,这无疑是个喘息恢复的好机会,杨天风根据各方情报也稍微松了口气。但他也意识到,日军的织网和修路并不是退却和防守,而是为进攻创造战略上的重要条件。而准备充分之后的报复,则将更加猛烈而沉重。

“敌人入冬之后进攻的几率非常大,虽然我们可能增加了一个多月的休整恢复的时间,但敌人进攻的力度也会空前强大。”杨天风在记忆中的资料显示日军在百团大战后,才从华中抽调两个师团增援华北,但因为自己的横空出现,也不排除历史出现大的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虎贲
大唐虎贲
在隋末动乱之际,一位少年虎贲横空出世。他就是罗士信,演义小说中罗成的历史原型。十四岁从军,单骑于敌阵前挑战,无人敢应。隋炀帝闻其名,令画师画下他战场上的相貌来观看。他重情重义,骁勇彪悍,征战沙场仅有六年,却身经百战,勇名赫赫。唐讨刘黑闼战中,罗士信以区区两百人,于残败的洺水小城挡刘黑闼上万兵马强攻,苦战八昼夜,力尽被擒,年仅二十,英勇就义。秦王李世民大感悲痛,追谥一个“勇”字。一个现代人,因意外回
无言不信
穿越红楼之我是薛霸王
穿越红楼之我是薛霸王
这本书大部分还原原着,这本书不是爽文,没有装逼打脸的情节,只是一个现代人把自己代入了薛蟠的身份,做了一个白日梦!剧情按着原着走,主角的出场不会很早!
扭曲的蛤蟆
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众所周知,打灰是一门技术活。土木老哥魂穿明末,却好死不死穿到了桂王朱由榔身上。这位原本的跑跑皇帝,本来是一个笑话,东躲西藏跑过五十多个地方,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这可是地狱难度啊,可我啥也不会,只会打灰,这可怎么办?”求生的本能下,桂王勉强登基,开始自救。紧接着明清之际的一众名臣、将星闪亮登场:堵胤锡:“你说这个,叫水泥手榴弹?还能伤人?”李定国:“这叫混凝土的东西实在是神物!用来筑城,必是坚城,千
大白萝卜烧牛腩
开局假太监,我把女帝看个底朝天
开局假太监,我把女帝看个底朝天
一朝穿越,被皇帝发现假太监身份,生命垂危,好在他能看到人生剧本。,把女帝哄成了乖乖女,从此平步青云,步步高升,权倾朝野,称霸武林,独步天下。
木燃青
穿越明朝战神崇祯
穿越明朝战神崇祯
特种兵教官龙成弼,穿越到即将挂歪脖树明朝皇帝朱由检身上,突破束缚,改革赋税,还政于朝,打造最强军队,一个爱亲征的战神崇祯皇帝,收编闯军,收编大西军,振兴华夏。
净坛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