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第82章谋反!三天拿下福州!让皇上消失!

赵昌吓了一跳,心脏紧绷地看着朱元璋。 “还要怎么看?朕看不出来他在挑衅吗?” “禁海令是国策,他还要知法犯法!” “还当着朕的面贿赂你们,怎么?你们是想越俎代庖吗?” 朱元璋这话吓得李善长和赵昌惶恐跪下。 “陛下息怒啊!” “臣等绝无二心。” “陛下,我等全是为了大明增收啊!” “陛下啊,你是知道的,咱们也是穷怕了。” “咱这户部尚书做梦都没见过四千万两银子,出去还没有一个知府有底气,简直丢人那!” 赵昌一直说个不停,朱元璋听了嘴角直抽。 好家伙,这哪是丢人?明明就是见钱眼开! 看到李善长和赵昌同仇敌忾地训斥宋隐,朱元璋当时还挺高兴,觉得他们心系大明。 却在宋隐说出四千万两银子后,全变了。 “陛下,这税银实在是太高了,臣自然知道禁海令是为了大明好,但咱们也看到了福州的实力。” “宋隐敢提这事儿,必定是有把握应对麻烦。” “陛下,四千万两银子到手后,推行什么国策都将没有阻力,想办什么事都能办了。” 赵昌身为户部尚书,太知道银子的重要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何况是大明皇朝! 这话说的,朱元璋有气都发不出来。 当下压下火爆的怒气,“朕能不知道吗?你们真以为宋隐是在跟你们商量?” “那家伙猴精着呢,他是借你们来试探朕的底线!” 朱元璋越想越不爽,他承认宋隐确实有能力,但这家伙太不地道。 若是自己今日不在场,李善长和赵昌岂不是就答应了。 “那个,陛下,宋隐还是聪慧的,知道有禁海令,也没当真出海,只是搞了些盖章证明的办法。” 赵昌尝试性的询问。 四千万两白银! 他实在不甘心! 这就好比自己被绑在椅子上,看着性感的女人在床上扭动而无能为力。 可是朱元璋脸色越发的难看,赵昌当即认怂,不敢再开口。 这时,李善长开口,“陛下,其实这税银也是可以收。” “类似漕运,却比漕运还高,大明境内的漕运可以参照这办法执行。” “有了四千万两银子,陛下开设运河,打通南北通道,修建贯通水路,漕运通畅,再加上进出口税,大明收入会更上一层楼。” 李善长毕竟是朱元璋身边的老臣,替朱元璋谋划多年。 大明开国后得以很快稳定下来,再没有起义造反之事,离不开刘伯温、李善长等人的帮助。 李善长的话,份量自然不轻。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才开口,“朕明白这些道理,但现在不能答应。” “海域一旦放开,等同于国门大开,到时海寇入侵,各国眈眈虎视,都是威胁。” “你们别忘了,前朝余孽尚未剿尽。” 朱元璋说的很透彻。 一旦废除禁海令,放开海域,大明国门形同虚设的等人入侵。 前朝余孽还时常在北部作乱。 这时放开海域,大明岂不是要腹背受敌? 宋隐的府兵再厉害,挡得住一国之力的攻城吗? 国事,哪能如此武断? 朱元璋的分析,让李善长陷入沉思。 一旁的徐达,也同意朱元璋的话。 国家安全,重中之重! 再高的利益如果对国家造成危险,就失去了作用。 朱元璋造反建立大明,还不是因为百姓饥寒交迫,饱受战乱之苦。 为的是让百姓不再受苦。 若是为了银子,置百姓安危不顾的放开国门,这不是朱元璋想要的局面。 赵昌虽是户部尚书,也明白朱元璋的忧心。 这时也觉得朱元璋说得对,当下不再相劝。 这笔税银,不好拿啊! 彼时。 胡惟庸府邸。 胡惟庸品着香茶,听下属汇报。 “丞相,陛下等人已到达福州。” 胡惟庸不置可否,身后屏风上突然现出一道身影。 “不可错失良机。” 那人开口,胡惟庸当即挥手屏退手下。 他沉默了片刻才开口,“胜算大吗?” 听到询问,黑影当即开口,“朱元璋身边没几个护卫,就徐达一人有点扎手。” “但他一个人,在大军面前毫无用武之地。” 闻言,胡惟庸缓缓开口,“调集沿海军队只需要三天,加上当地府兵,三天内能攻下福州城吗?” “区区府兵岂能挡得住天皇大军?” “一年前我见过福州城墙,破败不堪,别说三天,一天都守不住。” “集结火力拿下福州,杀了朱元璋后立刻撤走,不会有任何问题。” 黑影语气霸道且自信,胡惟庸微微勾起一抹冷笑。 朝堂上,皇权和相权的争夺已经万分激烈。 一直以来,胡惟庸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不去触犯,可自从宋隐冒出来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而他,不得不进行应对。 皇权既然不容相权,那……是时候消失了。 “可是……李善长呢?” 黑影有些犹豫的问。 胡惟庸是靠着李善长的提携才有了今天,现今李善长也在朱元璋身边,枪弹无眼,自然得问明白。 胡惟庸闻言毫不犹豫开口,“一个不留,此事不能有活口。” 成大事者只能一不做二不休。 没有雷霆手段,相位还如何坐得稳? 皇权都不能留,大明权力就由相权说了算。 丞相监国,前无古人,独有胡惟庸! 黑影离开,胡惟庸顿时精神焕发。 …… 三日后,福州府。 朱元璋等人正在商议出海及进出口税相关事宜。 思虑放开国门的后患,这些天,朱元璋一直和李善长商议万全之计。 这么丰厚的税银,别说是李善长,就连朱元璋都心动。 只是他更加明智和理性,知道税银背后的麻烦会很大。 这些天一直都在合计更好的方法。 却在这时。 唐突的传来铜锣声,还有嘹亮的声音响起。 “全场百姓,避难!避难!” 一道道铜锣声和通知,朱元璋等人瞬间愣住。 “发生什么事了?为何要通知避难?” 赵昌起身走到窗户边张望,其他人一脸蒙,直觉这是宋隐搞的新花样。 还没等明白过来,就见徐江神色匆忙跑了进来。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