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是一个奸臣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文一武,‘狼狈为奸’

远方的夜色还有混杂的声音持续。

相隔数里外的不知名山脚下,两人高的石洞,有着火光照出,赤红的战马站立啃草,甩着尾巴间,洞里有披这甲叶的手臂拿着羊皮酒袋划过篝火光芒,递给了那边身着官袍的青年。

耿青抿上一口,抛给旁边两个帮众,随后转过头来,脸上有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你何时改的名?若非之前见你容貌,差点不知这李存孝三字就是你。”

篝火对面,沐着火光的脸庞眨了眨眼睛,哪里还有之前的凶戾杀气,曾经的安敬思,笑着解开发髻,将头发垂下来,一边用手指夹着发丝将血水抹下,一边说起那日飞狐县城破后的事。

“当初为弟可是听了兄长的那番话,抵抗了一阵,见事不可违,便没有拼死相搏,被义父俘获后,倒也没有为难,他见我年轻,武艺了得,便收了我为义子。”

耿青点点头,他知道李克用有喜欢收义子的习惯,而且收的挺多,这点倒是觉得对方可能有某种收集癖好......

随后,问道:“你怎么又第二次袭营?不怕有了防范?”

“一帮反贼,野路子,哪里懂那么多军略。”李存孝看了看外面,齐兵营寨的方向,掰断一根枯枝投进火里,“再则,兄长之前故意提醒为弟那官儿在何处,显然不跟他们一条心,兄长在他们军营,我如何能放心,自然再杀他个措手不及,带兄长离开。”

见他比了一个斩的手势,耿青笑的更开心,不过他摆了摆手:“为兄现在不能离开,到时存孝还是要自己回去。”

“为何?”对面,李存孝皱起眉头,大手嘭的拍在地上,震的地面都在微微抖动,旁边两个帮众惊的从地上跳起来,下意识的望去外面,以为又有大股骑兵冲杀过来。

“有些原因。”

耿青盘坐地上,向后靠了靠岩石,看着火光微微出神片刻,便跟他讲起自己来长安后的遭遇,从趋炎附势攀交权贵子弟,到跟随驸马于琮,以及反贼入朝,他都事无巨细的讲出,听得李存孝微微张合嘴,难以闭上。

“我道自己际遇已罕见,可兄长这经历,当真旁人难及,从无到有,从有到官身,当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看似说的轻松,但李存孝知晓这里面步步惊心的艰难,他抿了抿嘴唇,拿过酒袋猛地灌了一口,擦去嘴角酒渍,拖着一身甲胄忽然站起身来。

“兄长经历艰辛,受人威胁忧心忡忡,干脆存孝随你去长安,打进了那皇宫,将那黄贼拖出来,砍下脑袋给兄长当夜壶!”

“哈哈......有存孝在,为兄高枕无忧!”

那边,耿青想起某个人物的话语,随口说笑一句,但真要让李存孝跟自己去长安,这点兵马别说打进皇宫,连外城的入不了,何况抛却在李克用那边的地位,带兵的职权,他自己这道坎,都是过不去的。

......与其跟着我进长安变作一头受困的老虎,还不如让他在外面成为助臂。

“存孝,先坐下。”

耿青朝他按了按手,见他不动,过去硬将他拉坐下去,自己也在旁边重新盘腿,掰断一根枯枝画去篝火旁边的泥地。

“你不能跟我入长安,不过,为兄出来,自然也有要事要做的,正好你也在,那就更方便了。”

说着,耿青附耳轻声几句,树枝就着篝火光芒,在地上勾勒出几条线,线的一头写下人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