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故造反

第221章 无用的火攻

项阳看到已经有三十多台投石机进入指定位置,内心稍安。

“秋娴!最前方的百姓是不是已经撤过来了!”

易秋娴听到项阳叫她,赶紧从指挥岗位上过来,一边看着前方火势一边道:“幸好我们多估算了岳虎军的心狠,把更靠近中间的民坊都撤了出来。”

“现在火势起来的区域,百姓们撤得差不多了,但是更靠近皇宫那边的民坊都处于岳虎军掌控之下,我们也无能为力。”

项阳叹了口气,也知道他们能做的只有如此。

战乱之时,说是完全不伤害到普通百姓,那是不可能的。

“罢了,只要中间区域的百姓已经撤出就好,所有将士听着,摆好投石机,瞄准火势已起的房屋!”

“准备炸他娘的!”

……

岳虎军那边看到火势起来,先是一喜,之后又看到许多他们自己的士卒被烧,哭爹喊娘地逃了回来。

而且,岳虎军虽然能提前准备引火之物,但是他们只能布置在靠近皇宫的这一侧,大火烧起,也只有往自己这方烧。

最多,靠着民居相连,再加上一定的风势相助,一步一步地烧往外城方向,波及到大凉军。

但是,这样的火势,除了最初困住的那波敌人,最后能给大凉军造成多大的伤亡,谁也说不准。

“大家不要气馁,火势一起,想要灭掉那可就千难万难了,咱们就算无法给大凉军造成太大伤亡,至少也能挡住他们,争取时间,我们还能整顿皇宫城墙的防务。”

严格来说,对于岳虎军来说,长安“守卫”战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

在攻防战之中,至少要持续十天以上,伤亡人数过半之后才能算得上是“惨烈”。

对于长安这样的坚城,守他一年半裁甚至都算正常。

但是,大凉军的战意高昂,而且手段非常,通过大规模的攻城器械直接震撼了他们。

虽然守城战是持续了多天,但是大凉军真正投入兵力攻城,也就一天不到的功夫,作为“天下坚城”的长安外城就丢了,城墙几乎没有发挥守卫的作用。

这对于岳虎军的打击太严重了,所有人都得需要一定的时间缓缓。

就在他们自以为得计之时,突然,所有将领都听到了一种奇异但却熟悉的破空声。

“那是……石弹?大凉军竟然把投石机挪到城里来了?”

众将又惊又疑。

在外城的时候,他们可是在大凉军的攻城器械之下吃足了苦头,现在突然发现大凉军又把它们运到城内,这还得了?

他们疑在,不明白大凉军这是要干什么。

他们也领教过这些投石机,对于它们的射程有所了解。

大凉军绝对不可能从外城把石弹砸到皇宫的城墙上来呀,那现在直接投石干什么用?难道是用来砸民居的?

“轰轰轰!”

夹在石弹其中的炸药爆开,直接打断了他们的思考……大凉军还真的是砸民居的!

“大凉军……也疯了?”一个将领不自觉地开口道。

“闭嘴!好好看着,提防大凉军又玩什么花样!”

过去他们在大凉军手底下吃得亏实在是太多了,都有心理阴影了,所有看不懂大凉军采用的行动,最后都让他们倒了大霉。

现在他们看不懂大凉军的举动,只能让手下提高警惕了。

很快,处于最中间区域的民房,还没被岳虎军的大火烧着呢,先一步被大凉军的投石机给砸废了。

大量的碎土泼出,直接掩到了火势上面,再加上爆炸引起的气浪,在中心区域卷出一片气压极低的区域。

项阳在“军中”之时,明白这一种策略,但是他对其中的物理原理也不是太清楚,只能试着看。

石弹爆开,大量的土粉全都洒过去,等于是沙石灭火了,而且把房屋炸倒,气流卷开那些茅草,等于清出了一大片的“隔火区”。

石头沙土是绝对不会引火的,就算炸不开也没关系。

岳虎军故意放出的火势,根本烧不动,蔓延不开了。

而且长安的城区规划,是方方正正的,几个主干道修得极宽,这也是天然的隔火带,更加限制了火势扩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