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汉明

第664章 暗流涌动(7)

第664章 暗流涌动(7)

在九江总督府,袁继咸正与左良玉在聊天。

袁继咸,江西宜春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崇祯三年(1630年)任御史,崇祯十年(1637年)任湖广参议,分守武昌。崇祯十三年(16si0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勋阳,因襄阳失守,谪戍贵州。崇祯十五年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等处军务。

崇祯十五年,张献忠进攻武昌前,左良玉在武昌城劫掠一番后,拥兵退往九江、芜湖一带。张献忠攻下武昌后,袁继咸亲自与左良玉见面,劝说左良玉收复武昌,于是在张献忠退出武昌后,左良玉趁机“收复”了武昌。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部席卷湖广时,江西袁州的丘仰寰也组织了农民起义,并攻下了袁州城。张献忠西进后,袁继咸令左良玉部收复袁州城,于是左良玉派副将吴学礼率5000人马从九江进入鄱阳湖,然后沿着赣江、袁江杀向了袁州府。

丘仰寰的部队都是农民出身,并没有多大战斗力,遇到左良玉的正规军后一触即溃,丘仰寰不得不率余部退入武功山。吴学礼顺利收复了袁州城后,并没有安抚百姓,反而在袁州城内趁机大肆劫掠。吴学礼退出袁州府,路过临江府又劫掠了一番。要不是南昌城守备森严,吴学礼还会进入南昌劫掠。吴学礼劫掠袁州城、临江城后,仅运回武昌的金银就装满了一船,另有几船珠宝、粮食。左良玉把从袁州城、临江城抢来的财物占为己有后,袁继咸并没有追究左良玉部在袁州城、临江城烧杀抢掠的责任。

左良玉有了从武昌城、袁州城、临江城抢来的财物后,就以武昌、汉口为基地,肆意扩充军队,军队数量达到了20万,比朝廷给他的5万编制整整多出了15万,成了大明国拥兵自重的大军阀。可以说,没有袁继咸的默许,左良玉不可能如此顺利的成为“大军阀”,因此左良玉对袁继咸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左良玉这次亲自到九江,是来探口气的。

左良玉问袁继咸:“袁大人,你对朝廷的新政是怎么看的?”

袁继咸说道:“我认为朝廷实行的新政很好,特别是土改,李自成、张献忠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自江西实行土改后,去年被你部打败的丘仰寰余部竟然在武功山销声匿迹了,说明丘仰寰的手下都回家种地去了。”

“可听说南京很多官员、士绅反对朝廷的新政。”

“那是他们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我看这些人也是想不通,朝廷又不是没收他们的土地,是赎买。他们把地交给朝廷后,完全可以把朝廷给的钱用于投资,比如开矿、开厂、开店,即使不想搞实业,买朝廷的债券也行呀。”

“这么说,大人是完全赞成朝廷新政的。”

“那当然。当今皇上有高手指点,推行的新政只会让朝廷更富有、更强大,我看要不了多久,李自成、张献忠就会灭亡。”

“我也赞成朝廷的新政。可有那么多官员、士绅反对新政,南京会乱的,我们是否该做点什么?”

“南京的事,范阁老、张国维、史可法会处理好的,不用我们操心。听说你在武昌调兵遣将,可有点危险呀。你给我记住,你的任务是给我守住武昌。”

左良玉一听,渗出一头汗来,忙说道:“没你的命令,我哪敢擅自离开武昌?”

“你知道就好。”

......

左良玉离开总督府后,心想袁继咸是坚定的“保皇派”,今后路过九江时,说不定得武力拿下九江,才能安然无恙地去南京。

袁继咸望着远去的左良玉,皱着眉头,想了一下,着人去把九江总兵阎养正叫过来。

阎养正是原苏州卫的千总,随郑瑄去天津救回朱由检、朱慈烺后,被擢为九江总兵。他听说总督大人召见,立即从营地赶到了总督府。他见到袁继咸后,问道:“大人,你找我有事?”

袁继咸说道:“嗯。你在石钟山一共布置了几门大炮?”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湖口右岸,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它的面积并不大,约0.2平方公里左右。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石钟山”。别看石钟山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它是扼守鄱阳湖湖口、长江的军事要塞,号称“江湖锁钥”。阎养正就任九江总兵后,将石钟山炮台上原有的将军炮、佛朗机炮全部更换为新式的“加农炮”。现在,阎养正见总督大人问起石钟山炮台的事,忙答道:“大人,我在石钟山布置了10门大炮。”

“现在炮台的守兵有多少?”

“不多,只有200人。”

“马上再增加200人。”

“是。”

“你得派可靠的人负责炮台的防守。记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得给我守住炮台。”

“知道了。”

阎养正离开后,袁继咸坐在案台前,给兵部尚书郑瑄写了一份信。

而左良玉回到武昌后,他的儿子左梦庚向他报告,斥候已对九江——池州段长江防线的炮台进行了侦查。于是父子两人开始策划如何夺取这些炮台。

在济宁,史可程在运河码头上岸了。

史可程离开北京后,坐上了一艘货船南下。一路上就听船员们说,济宁被南直隶的明军占领了,于是船到济宁后,就上了岸。他来到济宁州府,见到门口的2个守卫后,对守卫说道:“我是从北京来的,要见你们的知州。”

守卫看着史可程一副商人的打扮,问道:“你找我们知州有啥事?”

“我有重要事情报告。”

“那你等会儿。”说完,守卫就入内去禀报了。

一会儿,济宁州知州朱光来到门口,见到史可程后问道:“你找我有事?”

史可程反问道:“你是济宁州知州?”

“是的,我叫朱光。”

“我叫史可程,是史可法的弟弟。可以到里面去说话吗?”

朱光一听是史可法的弟弟,忙说道:“请。”

史可程随朱光到了内殿后,向朱光自首。

朱光这才知道史可程此次南下,是奉多尔衮之命到南京策反史可法的。于是忙派人护送史可程到淮安。

路振飞亲自护送史可程去了南京。

在北京,多尔衮正在犯着愁。

秋收后,清军从北直隶、山东及山西大同一带征收到了很多粮食、税赋,军粮倒是够了,军饷也马马虎虎能凑合着用,可军队数量不足了,明军在长城一线每天都要杀死近千名清军,照这样下去,每月仅长城防线就要消耗3-4万人马,现在他倒是能理解大明的苦衷了,当年为了防备蒙古人、满人,大明国在长城设置的九大边镇,每年就要消耗近千万两银子。山西的战事久拖不决,叶臣那里连个消息都没有。最可恨的是衮布、硕垒、素巴第,说是来帮大清灭了贼寇的,可竟然留在长城外放牧了,他们究竟是大清的盟军,还是明军的盟军?

多尔衮犯着愁时,一个亲兵进来报告:“冯铨来了。”

多尔衮心想冯铨独自前来,肯定有要事禀报,于是说道:“让他进来。”

冯铨进了大殿后,对多尔衮说道:“禀摄政王,陈洪范从南京来了一封急件。”

多尔衮一听,忙问道:“是什么事?”

“陈洪范联系上了南京的王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民国十七年,随着一代宗师燃灯的去世,继承他毕生所学的三个徒弟下山了。天才的张青曌、天赋异禀的郭奉孝以及血脉觉醒的张北风将会在天津城内掀起多大的浪花?随着两个俄国人的出现,似乎20年前的海河之王诸葛留香要复活了。三大家族?!牡丹会?!等待的他们是噩梦还是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神仙谷的一战让他们威名四海,同时郭奉孝也失去了双眼…
淡了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穿越到贞观年间,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他发了狠誓: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娶高阳公主!房遗爱:“李二,退婚!”李世民:“取朕的刀来!”房遗爱:“要不,换一个?”晋阳公主嫣然一笑:“换我呀!”李世民:……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
七月余火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