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眉头一跳,直觉不是什么好事。
来到正殿,朱由校坐下后摆摆手,示意刘若愚让他们进来。
“陛下圣安。”
“平身吧,说吧,什么事。”
孙承宗躬身道:“自陛下得太祖高皇帝托梦以来,励志革除积弊,我大明在陛下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有望重现仁宣盛世,不过陛下,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切勿操之过急啊。”
朱由校神色木然,心中已有怒气!
武之望继续道:“陛下,这不到三月时间,先是清丈田亩,而后官绅一体纳粮、治理黄河、改革军政、清查天下御史、命北方四省屯田、扳倒晋商、清查寺院、孔家、南直录豪族、陕西大族,扩建登莱水师,成立东海舰队,灭水西叛乱,办新学,提升工匠地位,联盟察哈尔、朝鲜、东海女真,出使倭奴问罪,还有前些时日的盐政。”
朱由校一愣,这几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干了这么多事吗?
叹息一声,武之望继续道:“臣等细数之下竟然有十多项政策颁发,陛下,臣等知道陛下为复大明荣光不惜己身,然,大明到如今却经不起太大的折腾,猛药已下,还请陛下给大明喘口气的机会,否则。。。。。。。。”
朱由校悚然一惊,丁绍轼见朱由校没有发怒的迹象,趁热打铁道:“陛下,我们常说治国如烹小鲜,这烹饪之法还讲究火候和技巧,何况治国,请陛下三思。”
李起元躬身道:“陛下,非是我等阻挠陛下,而是想等这些新政理顺些再行下一步,就如陛下之前所说故宋王安石变法一样,要一步一步来,切勿急躁。”
朱由校脸上一抹尴尬,江秉谦继续道:“陛下,臣已明白天下御史多不可用,然重新挑选御史也需要一段时间,陛下的新政也需要新的御史保驾护航,大明官员惰政已久,他们也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变化,否则,急切之下,恐生祸端。”
其余几人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劝朱由校放缓脚步。
朱由校一时间神思恍惚,自己在清丈田亩的时候说不可急切,还举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如今回想起来,自己才是最急切的那个人吧。
三个月不到啊,就颁行了那么多政策,就如同一个重病之人,可以猛药激发潜力,但若一直用猛药,恐怕这人得死!
若非自己穿越,大明行将就木,如同老人一样,慢慢闭上眼睛,自己穿越过来后,为了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为了千千万万汉家子弟,为了不被西方奴役,为了让大明、华夏民族依旧站立在世界之巅,已经在不经意之间施行许多新政了,就如同给垂死之人吃许多大补之药一样,那不是在救,而是在杀!
朱由校叹了口气,道:“诸位爱卿的心意朕明白了,是朕糊涂了,确实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朕为了府大明荣光,倒是当局者迷了,多谢几位爱卿。”
“臣等本份,陛下言重了。”
朱由校摆摆手笑道:“诸位爱卿最近操劳国事,朕倒是怠慢了你们,这样吧,把五军都督府、参谋院、还有其他六部六寺的官员都叫来,朕在文华殿赐宴。”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