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归乡者号

第四十八章 第一次冲击—反冲及后撤

第103章 第一次冲击—反冲及后撤

李沫打的正欢的时候,对面的军阵中一道粗壮的粒子光束突然打在了他的身上,巨大的冲击直打的子林连连后退,直到子林的后背抵在了防护罩上才停下后退的脚步。

粗壮的粒子光束整整持续了一分钟才逐渐消散,子林就这样背靠着城墙享受了将近一分钟的光束洗礼。

不止是子林享受到了这种高级待遇,只要是冲的比较靠前的战士们都享受了一番光束洗礼,虽然打不破身上的单兵护盾,但是被顶着摩擦的感觉可不怎么舒服。

“他妹的,白虎在干什么?给老子打掉它!”

灰头土脸的子林一刀劈开一只紧跟在光束后面的人形虫,对着通讯器破口大骂。

“不要暴躁嘛,白虎,参战!”

成熟的男性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紧跟着,一颗颗拖着长长的淡红色轨迹的离子圆球从战场上空呼啸而过,重重的砸在遮盘人军阵中间的那些立起来的炮塔上。

霎那间,有着厚重的装甲的粒子光束炮台就像是阳光下的冰棍一般,迅速的融化开来,然后轰的一声爆成一地的渣渣。

原地只留下漆黑的焦坑。

“干的漂亮!”子林兴奋的夸赞一声,顺手给一只人形虫爆了个头。

“对了,白虎们注意射程哈,别打的太嗨了。”

“放心吧小林子,爷们做事你也不是不清楚,稳着呢。”

成熟的声音,也就是白虎重量子炮运载车的指挥官回道,同时,一颗颗离子球不停地落下,很快,对面的粒子光束发射塔就没了发言的权利。

只是,子林这边高兴了,渡边优一那边就不怎么样了。

本身就已经气的满脸通红的渡边优一看到战场上一边倒的收割态势,整个人都变了样子。

原先人类的头颅被从内部突出来的镰刀般的口器整个撑了开来,原先贼眉鼠眼的耗子眼也变成了狭长的昆虫复眼。

整个身体被无数的甲壳撑开,四对尖锐的节肢从胸前舒展开来,后背上还有同样四对翅翼,在空气中不停地颤动着。

矮小的罗圈腿也变成两对相较于胸前的节肢粗壮一些的节肢,倒是和那些一直在冲锋送死的所谓的帝国武士很是相似。

其实,这才是渡边优一真正的样子,和李沫曾经看过的吉川隆业记忆中的吉川建智所谓的进化后非常的相似。

“该死的,这是那里冒出来的东西?帝国的武器怎么可能打不破他们的单兵护盾?!”

渡边优一不敢置信的语气中夹杂着丝丝惶恐,现在的他对自己一开始的乐观有了一点动摇。

“将军阁下,井川大队损失已经到达了三分之一,井川大佐请求战术指导!”

渡边优一身边一名参谋说道。

井川大队就是刚才发起冲锋的遮盘人军队,也就是现在正在被子林料理着的那些杂碎。

听到参谋的话,渡边优一收回自己的目光,抬头看了一下时间,距离发起冲锋才刚刚过去5分钟。

“让井川大佐回来吧,留在那里只是白白的送死。即便是帝国武士不怕死亡,但是如此没有意义的死亡是耻辱的。”

渡边优一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既然自己这方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可能,就不能在这里浪费兵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