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回:总想暴打最强怎么办

第61章 宿傩受肉体

一番交谈后,月见知道自己是白担心了。

并没有什么重要的秘密到冥冥只能跑过来亲自传的消息。

虽然她的确有重要的消息告诉月见,但她亲自过来,主要是来跟种花咒术协会商谈特殊手机的事情的。

现在这种手机在种花推广开来,自然就有消息传到隔壁泥轰,毕竟双方的咒术圈子也是常有交流的。

可是泥轰那边要是用这款手机,少不得削掉御三家和咒术总监会的一大块蛋糕。

所以泥轰政府那边不敢声张,只是花了大价钱,请了冥冥这个自由咒术师过来种花了解评估一下这款手机和监控的价值。

如果可以的话,那可就省了好大一笔养“窗”的钱。

“这样说,你可真的得小心了。你看咒术高层之前迫不及待想要杀死乙骨那样。”

“我晓得,而且不止乙骨。这次百鬼夜行,秤金次和星绮罗罗在京都暴打保守派的人,被停学处分。”

月见想起那对有些另类的不良情侣:“……发生了什么?”

“不清楚。那里都是京都的人,说肯定都是说我们高专的人不对的。”

“不过这不是这次的重点,重点是,之前我们观察过的那个孩子,现在来高专了。”

“纳尼?”月见瞪大了眼,“虎杖悠仁不是普通人吗?虽然体力很好……难道是天与咒缚?”

“不是。是他成了宿傩的受肉体。”

“那他还能活着?”月见觉得不可思议。

被咒物寄身,那基本就和咒灵没区别了,一般来说,都是要祓除的吧?

“他不一样,他吞下宿傩手指后,还有自己的意识,并且可以压制下宿傩的意识,非常的特殊,所以五条极力保住他,从死刑变成了死缓。”

冥冥又跟她讲了夏油杰那日去高专是为了吸收天元,乙骨被五条悟送去非洲特训,五条悟正在给木之本月见翻案的事情,就匆匆离开去做其他事了。

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嘛。

……

虎杖悠仁的事情,让月见从安逸的生活中再次清醒。

她原本想着,先等杰再教育成功了,再回去,一起去解决缝合线的事情的。

只是没想到,缝合线的事情会那么快再次出现,并且还牵扯到了宿傩这个诅咒之王。

夏油杰提着锦旗和一只大猪腿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在屋里发呆的表姐。

“姐姐,怎么了?”

月见转头,看见他手里的锦旗和十分接地气的大猪腿,忍不住乐。

“没什么,只是家族那里有些事,想我回去处理。”

“虽然没有恢复记忆,但我没什么问题。姐姐不必担心。”

怕的就是你突然恢复记忆,又要报复社会啊。

看着眼前秀气和善的杰,月见心中腹诽。

“我再好好想想。”她起身,接过杰手中的大猪腿,瞧了瞧,“挺新鲜的。不过你怎么买这么大一只?不知道要吃多久。”

少年摸摸鼻子,不好意思道:“这不是我买的,是之前帮助过的一个老阿姨送过来的。我说不要,她硬是塞过来,人就跑了。”

他扬了扬手里的锦旗,“这个也是她送的。”

少年脸上带着无奈的笑意,显然并不厌烦跟非咒术师接触,只是有些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