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回:总想暴打最强怎么办

第40章 绑架救人

在带着两个小女孩的同时还组建势力,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以前能坚持吃咒灵,是为了“正论”,而现在能坚持吃咒灵并跟猴子打交道,是为了“大义”。

作为咒术师的大义。

夏油杰知道,想要创造一个没有非咒术师的世界,咒术师反而是他要面对的第一个阻碍。

而五条悟,会是被咒术界搬出来,挡在他实行大义路上的绊脚石。

说实话,他不想和五条悟对上,不想和东京高专里的每一个熟人对上。

但真要对上,他为了大义,也不会退缩的。

现阶段就两个目的,一,变强,吸收更多的更强的咒灵。

二,扩大盘星教势力。为第一个目的服务,让自己能找到更多的咒灵。

他的咒灵操术吸收是没有极限的。

到时候,他可以把堆积的咒灵全部放出来,淹没整个岛国。

就算悟再强,就算高专的咒术师再优秀,他们也救不过来。

而量多质低,又不用担心咒术师在其中出事。

他可记得,月见假扮的春和美代子弄了一个厉害的技术,能通过大数据检索之类的,判断出各个地区可能存在的咒灵的位置,再通过各类数据判断出咒灵的等级,准确度高达百分之百。

如果有这个东西,他都不需要努力让信徒去宣传介绍被诅咒的猴子过来,可以轻松许多……

早知道这样,他当初就不该那么轻易放月见走的。

至于月见当初留下的电话……

那是她留给他,让他后悔的时候打的。

他只是背叛了咒术界,背叛了原本的“正道”,并没有要背叛友情。

相反的,正是因为不想看友人为那些猴子花费力气,受伤甚至可能在未来某天牺牲,他才有了如今的“大义”。

——“教主大人!你要找的人有消息了!这是下面传来的资料。”

一位能看见咒灵但没有咒术的教徒匆匆过来,呈上一份文件。

夏油杰打开来看,神情先是舒缓,接着又皱眉,摩挲着手里圆润的咒灵球,半晌,才做好打算。

抓她吧。

谁让她是个猴子。

**

在帮真依找好术式发展方向,有着津美纪帮真依研究后,月见就不经常和四人一起行动了。

作为财团千金,她难免需要去参加圈子里的一些聚会。

而在聚会之后,她还要抽时间飞去国外,看看过去十年她和灵一起弄的产品的研发情况。

所以,她三天两头都不在学校待着。

毕竟是财团大小姐,学校和老师对此,批假批的十分爽快,都不需要什么解释。

……

新产品研发的不错,已经交给手下的人拿去试用体验了。

坐着飞机回来的月见心情还不错,就是倒时差的疲倦,都没能打消她脸上的笑容。

直到下机后一看手机,看到伏黑惠发来的短信。

津美纪被人绑架了,绑匪让木之本月见到目的地接人。

她脸上笑容散去。

哪个绑匪会专门绑津美纪来找她?

真人?

她示意家里派来的司机离开,然后去附近厕所换装,同时给伏黑惠发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