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随便你怎么做
县令很仔细的听着,问道:“到底是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
周成嘿嘿一声:“这还不算什么问题么?”
大殿之中。
朱元章读完了公文,心里很不是滋味。
“好兆头,六足雄狮,怎么会有麒麟?”朱元章看到那些大臣递过来的折子,顿时大怒,胡说八道,还不如看到自己的子民能够在这里过上安定的生活。
朱标站在那里,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他的身边,就摆着一份朱雄英的心意。
“父亲,那些大臣们,也是怕你发怒。从元代到现在,他们一直都是这样。”朱标解释道,他的意思和孔文一样,都是担心自己的计划会引起陛下的不满,所以才会胡编乱造。
朱元章冷哼一声:“如果他们还想和我一样,那就和我一起死吧。”
朱元章说完,眼角的余光一扫朱标桌上的贺礼,嘴角的嘲讽之色顿时收敛起来,强忍着笑意,半晌后,他平复了心情,沉声道:“罢了,这次就放过他们吧。”
朱标也是一脸的茫然,但是这样也好,至少自己的父亲,不会再乱杀人了。
说话间,便有东宫的丫鬟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臣等参见皇上,参见皇兄,只是刚才侧妃娘娘不慎受了刺激,腹中的孩子并不稳定。”
“什么!”朱标眉头一皱,“叫大夫来了吗?”
丫鬟点了点头:“刚刚我也邀请过,不过御医好像被人喊出去了,我前去邀请他,他态度十分恶劣,我也无可奈何。”
听到这丫鬟的话,朱标心中一惊,莫非又是哪个宫中的嫔妃?
但像张洋这样的女孩,却是闻所未闻。
“是谁?”朱元章低沉的说道。
“是梁国公爷。”
朱元章一听是蓝玉,顿时一阵干咳,他心中也起了疑心,不过对方乃是大明的心腹,总不能为了一张御医令就到处乱跑,于是他说道:“算了,看在他是梁家的份上,你就再找几张御医过来。”
那名宫女听着皇帝没有责罚自己,心中微微一沉,但此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那位侧妃的身体。
当朱标带着朱元章赶到这里的时候,守在外面的御医们明显的面无人色。
吕氏虽然是妾室,可毕竟怀有皇族血脉,乃是皇族血脉,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们两人都有性命之忧。
“各位御医只要尽心竭力,朕就不追究了。”朱标见几个御医瑟瑟发抖,赶紧开口道。
得到了朱标的保证,御医们这才放心的,开始忙碌了起来。
号脉、看诊、商议、开药,一气呵成。
此时,朱元章对所有人都在询问,虽说他对吕氏也没什么好感,但那毕竟是朱元章的亲外孙,如今却被人算计,并且对方还潜伏在了东宫之中!
万一以后连累到自己的儿子和长孙,那可如何是好?
“告诉我,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股龙威从四面八方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朱元章面色凝重的扫视了一圈,想要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
之前见过朱元章、朱标的那个丫鬟,连忙解释道:“皇上,刚刚太子娘娘来了,不知道为什么,跟皇后娘娘吵了一架,让皇后娘娘受了伤,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她的错。
看到这名丫鬟如此说,其他几名丫鬟都用一种怜悯的目光望向了这名丫鬟。
众所周知,常氏深得朱元章与马后的宠爱,深得朱标的宠爱,如今更是有了一个梁国公做靠山的长孙,如此优秀的女子,竟然想要算计一个没有任何威胁,身份比她低的女子,实在是太愚蠢了。
果然,朱元章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让侍卫将他带走,严加盘查。
东宫出事,常氏这个太子妃总不能再装聋作哑,只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听到侧妃丫鬟指责她,常氏表面上还算镇定,心里也不好受。她倒不是真的在乎吕氏,而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才会让东宫发生这样的事。
吕氏脸色惨白地趴在病床上,好在她只是险些摔倒,并没有什么大碍。
突然,房门发出“吱嘎”的声音。
阳光从门缝里钻了出来,吕氏看清了来人,她的眼眸中,赫然是常氏。
“身体怎么样?”常氏长得极有气势,她本来就是兰家嫡出,父亲和哥哥都是沙场大将,虽说是个莽夫,可骨子里却有一种杀人如麻的气势,这让常氏不知不觉间也跟着沾染上了几分。
更何况,她还跟了皇子朱标,也有了几分气度,实在是让人心惊。
“我在常氏那里见到了她。”吕氏咬了咬牙,像一朵无辜的小花儿一样,就要起身向她问好。
常氏呵呵一笑,阻止吕氏:“小妹你身体虚弱,不必如此客气。我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见你,也是为了告诉你一件事情。”
吕氏心里咯噔一下,有些害怕地看向常氏,常氏之前对自己的几个妹妹都很好,这也是为什么吕氏能够得到朱标的青睐的原因,可是现在,吕氏发现自己的妻子已经离开了,便有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可如今看来,这位太子妃,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越发的锋芒毕露。
“我这次来,就是想要跟你说一声,毕竟她怀的是我的孙子,你要是再乱来,我怕我爹会不高兴的。”
周家。
这位应天城的县令,也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因为这里是皇帝的地盘,毫不夸张地说,随便一块板砖落在地上,都有可能伤到皇室,伤到高官。
因此,作为一个县令,他不但无法享有其他县令应有的待遇,而且,他还得时刻提心吊胆,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注意,就会被送到阴间。
因此,杨胜在面对李牧的时候,都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毕竟,凡事都要有个分寸,就算是有人想要占李牧的便宜,那也是在背后捅刀子,但表面上,却要给李牧几分薄面。
想到这里,杨胜脸上的笑容更盛:“侯爷能成为桃源县的知城,实在是在下之幸。”
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整个应天城都很大,桃源县当然也在应天城内,杨胜虽然不是周成的直接上级,但也有一定的交集,有一定的利益。
周成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就是地位的优势,之前自己缴纳五十万两银子,这些人非但没有欣喜,反倒是在质疑自己的贪腐。
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若真是贪墨,又何必再缴纳五十万两银子?
如今,他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方诸侯,自然是要让县令亲自前来祝贺的。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