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科举榜上人,皆在我孔方手中握!
三月初五。
殿试在崇政殿如期举行。
赵祯亲自出题,诗赋的出题方向,重文采而兼学识,策论更是偏向于经义学问。
不流俗,且有一定难度。
绝不是能靠某个结构形式、某位圣贤的关键词及当下执宰喜好的政事观点能做好的。
殿试结束后。
内侍张茂则将齐州历山书院八考生引入偏殿,暂留了片刻。
其问询了一番八人的学问,便朝着赵祯汇报去了。
“官家,臣与那齐州历山书院八考生闲聊了一番,此八人德行、仪礼、对朝政经学的理解,不敢言上上等,也绝对算得中上之姿,不是只会做应试文章的书呆子!”
张茂则身在君侧,又主管皇城司,经常奉圣谕向朝臣布置任务。
以他的阅历,简单聊两句便能看出对方是不是只会做应试文章的书呆子。
听到这个答案,赵祯有些意外。
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孙复曾任国子监直讲,精通义理,学识渊博。柳永虽风流不羁,但在诗赋上自成一派,二人教出的学生,自然不会差劲了。”
“莫非……莫非是朕想多了,孔方在汴京售卖《省试通义》并不是受到富弼的指派替君子党出头,只是沽名钓誉,以此谋利,尽快凑够那百万贯钱?”
听到“富弼”二字,张茂则接口道:“官家,据查,孔方与富安抚使间并无甚交往,听说去年年底,富安抚使曾提出让孔方前往青州发展商贸,还被后者拒绝了!”
赵祯微微点头。
他愈发觉得,此事与党争无关。
可能就是一个年轻商人在卖弄自己的本领,借此扬名,以此尽快赚到百万贯钱,达到活命的目的。
赵祯看向张茂则,又问道:“这几日,孙复和孔方都在汴京城做什么?”
“孙复先生一直待在屋内,偶尔去茶舍喝喝茶。至于孔方,在齐州八考生通过省试后,行为便甚是张扬,以历山书院主人自称,出入各种场合,并结识了许多人!”
“哼,果不其然,这个年轻人自以为很聪明,相信自己三年内能挣够一百万贯钱,于是便开始贪图享乐了,果然是个市侩小商人而已,只会追名逐利!”
赵祯的眼里浮现出一抹失望。
他一直都不相信孔方那句“以商救国”乃是真心话,当时只是脑子一热,才让孔家父子试一试。
“罢了,无须管他,他若有罪,自当交由开封府处理。至于殿试,阅卷官们批阅后,朕要再看一遍,然后再定进士名单!”
“臣,遵命!”张茂则拱手。
当下。
虽然孔方在汴京城售卖《省试通义》,引发一众考生士子的讨论,有破坏省试之嫌。
但朝廷已经辟谣,省试并未泄题,故而孔方并未触犯大宋律法。
……
而此刻,孔方确实很张扬。
每日吃喝玩乐,游走于勾栏瓦舍、茶楼酒肆之间,结交了一大群酒肉朋友。
有钱,出手阔绰,在哪里都能迅速交上朋友。
很快,历山书院主人孔方孔万贯之名便传遍了大半个汴京城。
三月初十。
六百余份糊名誊录的试卷放置在皇帝赵祯的御案上。
张方平等人批阅过试卷后,黜落近四十人,共留有五百六十八人,且定好了名次。
不得不说,赵祯是一个颇为认真的皇帝,其亲自阅卷,又黜落三十人,且对一些名次进行了调整。
赵祯对大多数的答题内容都非常满意。
此次殿试,没有形式之论,多位考生都答得甚有风格,甚有见地。
最后,张方平定下了庆历六年丙戌进士科录取人数,共计538人。
紧接着。
当张方平在誊录进士科名单时,赫然发现,八名齐州历山书院考生依然在列,且多为二甲、三甲。
一州同书院八人应考,今八人齐中。
这放在杭州、扬州、苏州这些人才辈出之地,会让人感叹人杰地灵。
但齐州民风彪悍,剪径之人甚多。
数年来,进士及第者甚少,而今八人全中,再加上近半年来历山书院引起的风波,放榜后,势必会引起民间讨论。
张方平急匆匆地再次面圣,告知了这一情况。
赵祯想了想,淡淡一笑:“此八人乃是凭文采学识高中进士,与其他无关,照此发榜即可。”
三月十二日,清晨,东华门开始唱名。
“庆历六年,丙戌进士榜,一甲第一人,邓州穰县人,贾黯。”
“庆历六年,丙戌进士榜,一甲第二人,临江军新喻县人,刘敞。”
“庆历六年,丙戌进士榜,一甲第三人,谢仲弓。”
……
皇帝赵祯呼出前三名后,便由知贡举张方平代为传唤。
考生们纷纷下跪谢恩。
而后,礼部官员高举科举金榜前往贡院门前张贴,将展示三日。
齐州历山书院八名考生,三人二甲,二人三甲,三人四甲,皆榜上有名。
孔方大喜,当晚在樊楼大摆宴席,将近日结识的酒肉朋友全都邀请了过去。
酒过三巡。
八名进士郎都回去休息了,孔方手提酒壶,依旧在与酒肉朋友们斗酒。
不多时,孔方举起酒壶,突然站到了桌子上。
其高声道:“诸位,都先静一静,我……我孔方要说两句!”
宴请人说话,众人自然要给足面子。
周围顿时安静了下来。
“今日,乃是我历山书院大喜的日子,书院培养出来的八名学子,皆登进士第。本公子不瞒诸位,八人上榜之首功,不在他们,也不在夫子们,而在我孔方!”孔方身体摇晃,一脸醉意地说道。
众人都一脸笑意地望向孔方。
“孔公子喝多了,这是又要吹牛了!”有人笑着说道。
“吹牛?”
孔方看了那人一眼,道:“本公子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因在本公子的努力下,历山书院已研究出科举的应试之法,我敢这样说,自此以后,我历山书院获得解额的学子,必定全部能高中进士!”
“孔老弟,今年科举,历山书院确实厉害,且算你没吹牛,但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下一届可就不好说喽!”一名中年书生高声道。
“怎么?你以为我历山书院此届考试乃是运气吗?”
孔方从桌子上走下来,突然从怀中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
“此册名为《历山学子入仕细讲》,尔等拿去看吧,照此方法读书,三年之后,必然能够高中。”
说罢,孔方将这本《历山学子入仕细讲》扔了出去。
周围没有考上的书生士子们甚是好奇,忍不住围住翻阅起来。
此文,乃是今年科举的应试技巧,涉及省试、殿试、指向清晰,内容明确,甚至还有学习的方法。
一言以蔽之:
此文的核心就是,只要你有钱、有时间、有良师、学问底子不是特别差,按照上面的方式去做,绝对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几名书生士子们看得入了神。
此文比那份《省试通义》更细更精更通透,简直就是科举的说明书。
虽不能保证夺得榜首,但其中内容远胜其他参考书籍。
“这……这……这是怎么研究出来的?我若早拥有此册,实力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