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第67章 全民大讨论(求追读)

第67章 全民大讨论(求追读)

十一月十三日。

在孔家书坊昼夜不停地赶工下,《寒门学子入仕论》足足印制了三万份。

一万份留在京东路,一万份发往开封府,还有一万份发往江南。

如此一来,朝廷即使想要销毁此文,也是不可能了。

三日后,此文率先在京东路火热起来。

讨论者无数。

“那些富家官宦子弟本就可恩荫做官,还要和我们抢占一个榜上名额,这让我们如何与他们比?”

“科举是贫民百姓跨越阶层的唯一一条道路,但是现在这条路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唯有重诗赋而轻策论,我们这些贫苦出身的学子才有机会高中,不然榜上将尽是富家官宦的子弟!”

“此文甚有道理,若考治国之策,我们苦读十年,都赶不上那些豪门学子的须臾之功,他们有靠山,而我们什么都没有!”

“治国之策,可治国吗?不过也只是如赵括般纸上谈兵罢了,有几人真正能想出治国良策?”

……

又过了两日。

汴京城的书生也开始讨论起来。

有人认为此文乃是抨击前半年施行的新政,重策论而轻诗赋,只会加剧寒门难出贵子。

有人认为科举本就应以学识为先,寒门学子不如富家官宦学子知晓国事是实情,谁都无法改变。

还有人讽刺汴京城解额过多,特奏名的举子过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甚至还有人骂孙复、柳永等人因多次落第,才称科举考试不公。

大宋的言论相对自由。

这导致各个地方的书生都讨论起来。

汴京城,清风楼。

三十多位书生士子齐聚,正在讨论着朝廷科举到底是应重诗赋轻策论,还是应重策论而轻诗赋。

其中。

两名书生的犀利发言吸引了所有人。

“科举乃是为朝廷选拔治国良才,而策论考究治国之策,来年省试自然应重策论而轻诗赋,不然选出一堆只会埋头写诗、摇头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于国何益?于民何益?”一位面容白静的锦衣书生高声道。

“宏远兄,此言差矣。自我大宋开国到当今官家登基的几十年来,施行的不都是重诗赋而轻策论,难道选出的都是书呆子吗?”一名貌不惊人的灰衣书生说道。

“我没这个意思,而是当下擅长诗赋者太多,擅长策论者太少,故而急需重策论之才,唯有此,才可兴盛我大宋江山!”

“什么是擅长策论之才,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试问在座的诸位,你们所知的治国之策,有哪个不是根据朝堂上的父辈得到的,身在汴京,大家很容易得到朝堂的最新消息,可听到官员们对朝政的讨论,甚至可以拿到朝堂邸报的手抄本,这些知识是大家在讨论治国之策时的倚仗。”

灰衣书生情绪激动,接着说道:“但那些偏远地区的寒门子弟,他们有这种获知渠道吗?这些内容在书本里能看到吗?他们的无知是因为在座的诸位比他们的见解高吗?并不是,他们只是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甚至大多数书生,他们根本没有太大的抱负,他们只想着考取功名,先解决个人温饱,能够养家糊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梦红楼,偷天换日
一梦红楼,偷天换日
在贾珠受罚将死之际穿越而来,高中探花郎稳定家族内斗。一朝皇恩,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日为臣,便是皇家的棋子。但是不曾想天灾人祸接踵而至,贾珠只想护住家人姊妹,身不由己中才知道只有站得够高,才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一木九水
魂穿风流八皇子
魂穿风流八皇子
“母妃别伤心了,也别生气了,孩儿以后不惹事就是了。”楚朝阳话刚说完,肖若水再次摇头。“娘亲生气的不是皇儿胡作非为,贪财好色,为富不仁,无恶不作……”“这些都是皇儿之本性,值得表扬,娘亲深感欣慰。”“堂堂大夏国八皇子,有这点小毛病怎么了?”“皇儿不就是摸了她一下屁股吗?这是她的服气,结果……”楚朝阳脑门一黑,这是夸我还是损我?有这样的母亲,何愁不被人打死?楚朝阳为自己的前身感到一丝怜悯。“皇儿,以后
迟暮流年
三国之战神吕布
三国之战神吕布
记录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三国时代,这是一个乱世,正好穿越到了,曹军水淹下邳城,正因为长时间守城,人困马乏的吕布身上,睁眼之时正好看到,宋宪,魏续等将围上来,想要活捉吕布。吕布一声大喝,吓退几人,同时挥动方天画戟!斩杀几将。意外发现脑海之中,多出一个面板。上面有着提示,获得了将魂,将魂可以用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手下的将领。吕布大喜,有此金手指在!一统山河,成为一代大帝,也不在话
幻之风云
换宋
换宋
换宋简介一个长在21世纪的年轻人,一次意外。中国最为神秘部队的允浩,死后的灵魂来到了禹朝。波涛汹涌的禹朝宣武年间,天下动荡,群雄四起,风雨飘摇的大禹。胡掳扣边关,马蹄惊中原。有人迎难而上,有人选择逃避,英雄的悲歌在大地上传来,血与泪的交接,呐喊与咆哮在震荡。谁在嘶吼,谁在怒骂。谁在挥刀,谁在吟唱。武佶,天祚帝,完颜阿古打,吴起买,耶律大石,完颜宗望,完颜宗汉,完颜宗弼,完颜宗府,完颜希尹,铁木真,
懒散的兔子
融越豪杰志
融越豪杰志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作家woop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