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纪十四年的中秋宴,张慧敏带我去了。
我第一次在皇宫里见到这样热闹的场面,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也是第一次看见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
我睁大了眼睛环顾端详着一切,用尽目力之所及。
张慧敏笑着拿帕子包了两块糕点递给身后的白薇,她顺着我的目光,一一为我介绍。
“那位是陈淑妃的女儿,永嘉公主,比你大三岁,是你的姐姐。”她凑在我耳边说,“那位是太子,是储君,未来的皇帝,是你的大哥哥。”
我对陈淑妃这三个字十分耳熟,想起刘婕妤说起她厌恶又羡慕的样子,于是并没有问关于她的话。而太子对我来说过于陌生,于是我想了想,问:“她是永嘉公主,那我是什么公主呢?”
许多事张慧敏从不避着我,反而会耐心地告诉我,这个问题也一样。
她说:“永嘉是封号,皇上的女儿都是公主,但并不是所有女儿都有封号。封号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皇上的宠爱,母亲的位份、家世。”
“这些我都没有。”我说。
张慧敏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夸我聪明。
她或许是怕我难过,跟我说:“还有其他公主也没有封号。”
舞姬翩翩起舞,我们在末座,得以说这些话。
和张慧敏在一起我很快乐,我很少从她嘴里听到皇上两个字,父皇来的时候,她也总要抱着我一起。
皇帝有时一月来两次,有时两月来一次,总之不常来,但每次来的时候,他都温声细语哄着张慧敏,也许这就是宠爱吧。
然而,我能感觉到张慧敏并不喜欢皇上,甚至不想要他来,面对他,她弯弯的眼睛里是没有笑意的。
平日里张慧敏教我读书写字,给我讲很多故事,我喜欢听她说话,喜欢和她在一起。
然而,我听的越多就越向往外面的一切,我也很快看遍了碧霄宫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想要出去,想要去其他地方看看。
“求求娘娘,带我去吧。”我摇晃着她的手臂撒娇着求她,“我听她们说水里的鲤鱼很好看,我想去看。”
她蹲下看着我的眼睛说:“月儿,我不喜欢出去,我不想见外面那些人。”
“那些娘娘吗?我也不想见到她们。”我说,“我们就去看鱼儿,好不好?”
她摇头说不去。
“姨娘,去嘛,月儿求你了。”
她听了,轻笑一声说:“月儿,你是公主,不能叫我们这些位份低的妃子姨娘,只能叫娘娘,明白了吗?”
我点头。
我握笔又稳了些,写字也进步了,作为奖励,腊月十五,张慧敏带我去了御花园看鲤鱼。
我虽然出生在冬日,但格外畏寒。看着池子里的鲤鱼一动不动,便觉得冷。
我被白芷抱着,掰开蒸饼撒进水里,鱼儿都游动了起来,我开心地咯咯笑。
“有时尺素频相寄,莫负东来锦鲤波。”张慧敏突然叹气吟诵。
她在难过,我想哄她开心,脱口而出:“鱼儿,红的,白的,黄的,不如盘里炸的。”
“哈哈。”她被逗得捂嘴大笑。
“太俗了,不能这样说。”笑过之后,她告诉我。
她看着池中的鲤鱼,开口道:“闲信绕池看鱼游,空忆登楼觅飞鸥。一处赏景心各异,稚儿童语破烦愁。”
“小姐,您真有文采。”白薇夸道。
我一知半解,也跟着高兴。
腊月二十尚衣局按例送来了两件新衣。
张慧敏这才知道我的生辰,她亲自下厨给我做了一碗长寿面。
她并不擅长做面,面条一根根很粗,可这是她亲手做的,我吃得开心。
“月儿三岁了,要平平安安长大。”她说。
“嗯!张娘娘也要开开心心。”我说。
她把我抱进怀里,夸我懂事。
这天,郑才人来了,她送了我一件淡紫色的披风,是她亲手做的。
我爱不释手,披在身上转了好几个圈儿。
“谢谢郑娘娘。”我感激她,可是并没有东西回报她,于是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
天下起了雪,张慧敏没有因为我怕冷而减少我写字的时间,她会让白薇把炉子搬到房里,我写字,她看书。
我现在写的还是大字,笔画多的字我总是写得不好,上下左右结构,看着奇奇怪怪的。萧翰月这三个字中就只有月字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