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护宝秘档

第127章 流天火

第127章 流天火

赵平安这一扑并不是乱跑,他早有目标。他直奔那蓝幽木而去,顺利翻进棺材。身后的水蛭冲过了头,再要折返过来,赵平安赶忙拉上了棺盖。而那水蛭也俯在棺材上,用身子吸住棺盖,似乎要将棺盖拽开。

与此同时,“咔咔咔”的机关声响起,原来赵平安在千钧一发之际射发的箭矢正中“荒”“暴”二字,瞬间,天花板打开无数小孔,一股雾气喷下。白色的雾气旋即弥漫在整个大殿,将水蛭包裹。

水蛭并无嗅觉,更不知这雾气又是什么东西,它一端吸住棺盖,另一端则爬在地上,想要将棺盖拉开,赵平安在棺材中死死抵住棺盖,几乎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而就在这时,白雾忽然毫无征兆爆燃,呈一种几乎透明的火焰,在幽幽大殿中燃烧了起来。赵平安只感觉那股与他角逐的力量忽然间消失,心中明白该是机关启动了,这水蛭应该无暇顾及他了。

正如赵平安猜测的那样,水蛭本就被包裹在喷下的白雾中,随着白雾的爆燃,水蛭身上立刻被一团透明的火焰包裹。原本不怕枪炮不可一世的水蛭,在透明火焰的灼烧下疯狂扭动着自己的身体,发出“噼啪”的烧焦声。

巨型水蛭终于承受不住火焰带来的痛苦,无数水蛭如同溃败的士兵一般,由一个整体迅速坍缩,如同潮水般往四周涌去。可这并不能阻挡火焰灼烧,无数水蛭在烈火中被烧干,只在地面留下一条绿色的粘液痕迹,以证实曾存在过。

透明的火焰逐渐变成亮黄色,一条条水蛭如同一团团会移动的小火苗,如同水流般流下石阶,像是一条着火的地毯。不消片刻,地上只剩下密密麻麻的绿色液体。那火焰又从亮黄色逐渐变成蓝色,最终完全熄灭。

赵平安躲在蓝幽木制成的棺材里屏气凝神,他几乎将耳朵贴在棺盖上,听着外面的动静。直到外面噼里啪啦的声音再也听不见,他这才小心翼翼打开了棺盖,一股浓重的辛辣味道传来,他立刻用袖子捂住口鼻。

地上是密密麻麻的水蛭尸体,有的已经彻底烧成了黑炭,一股微弱的气流便将其吹散,有的烧了一半,绿色的粘液流了一地,还有的在地上扭动身躯苟延残喘,却也只是星星点点不成气候了。

赵平安终是松了一口气,不论如何,这些水蛭再也聚集不齐了。

他转身拍了拍棺材板,心想这次能活下来,可全靠这水鬼木了。原来在他攀上石阶的那一刻,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这水鬼木生性极寒,即便是扔在烈火中,也不会燃烧,赵平安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找到了整个大殿唯一的“庇护所”。

但他也知道这里不能久留,他太熟悉这种辛辣刺鼻的味道了,用石匠们的说法,这叫流天火,是机关师们特意调配好的一种易燃的气体,这种气体气味刺鼻,一点火星就能引燃,一旦燃烧火焰温度极高,甚至能将人骨头都烧化。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连忙跃下高台,往墓道中去。他扭头看到大殿中间的木柱子已经被烧掉了漆面,露出了里面蓝色的实木来,他心想难怪这大殿上的棺材是用水鬼木制成的,怕是这根木柱用下的边角料。

他随即又想起那个传说,任何曾躺在水鬼木上的人,不论他来自什么地方,又住在什么地方,不出例外都会淹死在黄河中。他可是在这水鬼木上躺了两次了,也不知道这诅咒到底是真是假。

将这些抛到脑后,如今要紧的还是赶紧逃出裕陵,赵平安紧着往墓道中跑去。

另一边董懿静正带着众人在山洞中前行,这一行人包括董懿静,董成武,赵石以及姜磊,董懿静凭着赵平安在他手上画图的记忆往前走,一路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连锁死亡
连锁死亡
因为班级当中的一名同学意外死亡,导致整个班级的所有人都必须要完成任务,不完成任务只有死路一条,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这样做
银川的温衡
乡村禁忌录
乡村禁忌录
不杀破晓鸡,不敲午时锣,黄昏禁入水,夜路莫回头。逢戏不要夜半听,见白莫说真人语,条条框框皆禁忌,触之因果自缠身。
荣耀在都市
猛鬼集录
猛鬼集录
是一部收录了各种恐怖、惊悚、怪异故事的短篇集录。每个故事都以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描绘了人性的黑暗面,引人深思
独孤遥琴
规则怪谈:幸运玩家
规则怪谈:幸运玩家
无数平行世界,无数不同规则。一个跨维度生存的神秘种族,他们拥有制定和改变规则的力量。大专学渣玉言,意外穿越怪谈世界获得了这一稀有血脉,从此踏上了探索多元宇宙的际遇之旅。飘渺的仙境、诡异的怪谈、浩瀚的魔法世界......各色世界争奇斗艳,种种不可思议的规则令他目不暇接。而那些世界的守护者们,也因玉言的到来而重燃希望。他们需要玉言独特的规则之力,来击败各自世界中的强大对手,守护自己的天地。于是,规则主
池以天
虫族代码
虫族代码
西南三十万大山之中,两个家族共同守护并享用一种神秘的仙果,传说人吃了这种果实,就可以长生不老。千年以来,两个家族费尽心机,利用无数人的鲜血培养果实,只可惜仙果有限,人的贪欲无限,几十年前的一次变故中,两个家族分崩离析,真是机关算尽一场空。几十年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四维空间、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踏上研究日程,许多的未解之谜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个当年参与过那场变故的后人,因为种种原因,终于还
零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