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一百六十四章 巴公原之战

第165章 巴公原之战

北汉皇帝刘崇勾结了辽军,来进犯泽州和潞州,柴荣力排众议,自己带兵亲征,和刘崇的部队在巴公原上对阵,双方刀出鞘、箭上弦,准备交锋,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其实从人数上来说,后周的部队是处于劣势的,它的总兵力大概只有对方的三分有二。所以刘崇一看,就觉得胜利没跑了,居然现在就有点后悔叫辽兵来了,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嘛,胜利果实不用跟别人分享嘛,他跟手下的众将说:“我看敌人的人数和我本部兵也相差不多,早知如此,何必招外人来帮忙!今天如果我们就靠自己打败周军,那就更能让外人心服,那不是一举两得嘛。”这个刘崇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蠢话来,人数差不多?那能一样吗?那太极雷雷和张伟丽能一样吗?

众将听了以后,赶紧拍马屁,都纷纷上前道贺,祝贺您旗开得胜,你太厉害了,赢的干净利索,敌人狼狈逃窜,这仗还没开始打呢,感觉已经开始庆功了。

那个辽将杨衮心里可不太有底,他也不像那些北汉将领那么乐观。他一个人策马上前,观察敌情,在那看了好一会,然后回来去见刘崇,说:“对面的周军军阵严整,不可轻敌啊!”

刘崇说:“机不可失,你不必多说了!你就在这看着,看看我和周军决战,今天我要为我儿子报仇。”

杨衮一看刘崇这态度,太自信了,没办法,只好退下,不再劝了。

正在这时候,战场上忽然东北风大起,吹得两军将士毛发耸立,人人都感到有点惊慌,过了一会,风向转为了南风,风势也稍微小了点。北汉的副枢密使王延嗣和司天监李义进账对刘崇说:“风势已小,正好可以出战了。”刘崇拍案而起,当即下令:进兵。

北汉的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拦住刘崇的马头,劝阻他说:“现在风势逆吹,对我军很不利,李义一向掌管天文,连风势顺逆都不懂,这个人如此昏昧,罪当斩首!”

刘崇大怒,叫王得中走开,说:“我意已决,你一个老书生,不要胡说!你要再多嘴,我先斩了你!”

王得中一看刘崇冲着他瞪眼睛,吓得赶紧退到了一旁。刘崇指挥部队前进,让张元徽在前面开路。

张元徽率领着一队骑兵首先去进攻周军的右路,正好跟樊爱能、何徽遇上,双方交锋不过几个回合,樊爱能和何徽忽然率军后撤,他们手下有一千多人纷纷解了铠甲、放下兵器,向北汉军投降,而且还对着北汉军高呼万岁。

这个太恐怖了,樊爱能和何徽什么职务,一个是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一个是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他们的手下是什么人,皇帝的卫队,别人没投降,皇帝的卫队先投降了,皇帝的卫队长擅离职守,擅自退兵,扔下皇帝不管了。真是难以想象。

刘崇一看周军军阵动摇,机不可失啊,于是亲自率领各军向前冲锋,但见双方箭如飞蝗,石如雨点,周军也不免有些惊乱起来。

后周皇帝柴荣自己带领着一部分亲兵,冒着矢石,亲自催马向前督战。这一下,可激怒了后周一位大将,他大声喊道:“皇帝冒着如此危险,我等怎能不效死力!”说着扭过脸,对旁边的张永德说:“现在贼气已骄,只需力战就可破敌,您的麾下弓弩手多,请你趁势向西,镇住左翼,末将担任右翼,冒险夹击,不怕不胜。国家安危,正在此一举了!”

张永德一看,说话的乃是他手下大将赵匡胤,当下答应一声,两个人各自统领着二千人,一左一右,分别出战。这两位都是青年将军,赵匡胤当时二十七岁,张永德二十六。他们的皇帝柴荣三十三岁。

赵匡胤从小习武,个人战斗力很强,他的武器是一根混铁大棍,古代用棍的武将相对较少,都是力气很大的人,而且他这个棍是连枷棍,那是专门破重甲的。我们看到的画像上的赵匡胤是个胖胖的老头,实际上应该不是那样的,赵匡胤死的时候才四十九岁,人家从小身体素质又好,又整天练武,估计衣服一脱,应该是满身的疙瘩肉。此刻他身先士卒,首先带头冲锋,他手下的士卒们紧随其后,杀入敌阵,这帮人彪悍异常,无不是以一当百的勇士,个个都是李小龙,没有一个马保国,北汉兵根本抵挡不住,纷纷倒退。

赵匡胤的父亲名叫赵弘殷,最初是赵王王镕的手下,后来跟了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以赵匡胤也是将门之后,现在他在皇帝身边担任侍卫,这次也是随驾出征,此刻他一看,皇帝身入危境,不由的激动起来,带着手下勇往直前,把北汉兵杀得大败。

赵匡胤的同事,内殿直马仁瑀,也对大家喊道:“如果皇帝的乘舆受到敌人攻击,还要我辈有何用!”说完跃马而出,一串连珠箭,接连射杀了几十名敌军。马仁瑀是个神箭手,你看人家这配置,有近战肉搏的,有远程狙击的。

这一下,周军士气更加振奋。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来到皇帝前面请命,说:“敌军已经溃败,请陛下按兵不动,看我们为陛下破贼!”您最好别乱动,您一动我们还得分散精力保护您,您就在这看着就行了。说完,带领着几百名骑兵冲进敌阵,迎面正碰上敌将张元徽,马全义拨马舞刀,和张元徽大战了几十个回合,马仁瑀暗中相助,对着张元徽的马头一箭射去,正中马眼。那匹马疼的乱跳,把张元徽掀落在地,马全义趁势一刀把张元徽挥作了两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