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第40章 内阁三老

然而焦芳人老心不老,一心想着为大明朝“发挥余热”,弘治皇帝驾崩后,年幼的正德皇帝继位,宠信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八虎。

正德元年,时任吏部尚书韩文率九卿欲上奏弹劾八虎,焦芳得知消息,提前向刘瑾告密,刘瑾得以提前布局,利用皇帝的宠信化解危机,同时还罢免了韩文吏部尚书的职务。

作为“密报投诚”的功臣,焦芳被刘瑾任命为新的吏部尚书,同年十月又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内阁三巨头。

后又累迁太子太保武英吏部左侍郎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可以说焦芳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刘瑾赐予的,所以他听到杨廷和的话,连忙帮刘瑾说好话。

“那好歹找个太监来代笔啊?难道他司礼监的太监都死绝了?找个会写字的都找不出来?”杨廷和仍然怒气难平。

“刘公公这不也是专心朝政嘛,毕竟奏章涉及到我大明的机密,随便找个人代笔岂不是有泄密之嫌。”焦芳是刘瑾的忠实走狗,主子被骂,焦芳的脸色也开始不善起来。

李东阳见两人火气越来越大,连忙从中调解,劝道:“二位,无需动怒,刘公公今天的批红确实有些不同以往,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定夺。”

李东阳身为内阁首辅,为人处世十分圆滑,他既没有帮杨廷和说话,也没有站在焦芳一边,而是打个圆场把二人劝开了。

“李公所言甚是,老夫这就去司礼监,去问明情况,再来跟二位禀告。”焦芳冲李东阳一拱手,急急忙忙的出了门,朝司礼监走去。

焦芳步伐稳健迅速,完全不像已然古稀之人。

看着焦芳远去的背影,杨廷和脸上露出鄙夷之色:“这个焦芳,攀附阉狗,恬不知耻,西涯先生,你为何总是帮焦芳说话呢?”

在杨廷和看来,李东阳的两不相帮,就是在帮焦芳说话。

李东阳并不恼怒,捋着花白的胡子说道:“介夫,你这耿直的脾气什么时候才能改改呢?先帝好不容易创下了中兴之势,然如今陛下贪玩,刘瑾专权,朝廷政务全靠我们支撑。”

“如果得罪了刘瑾,你我被贬,还有何人来挽救大明这将倾之大厦。”

“当年九卿弹劾刘瑾失败,遭到了刘瑾的打压,刘健谢谦两位阁老心灰意冷,乞骸致仕,唯独我顶着众臣的谩骂,留了下来。就是不想看到朝堂里被八虎霍乱。”

说到当年,李东阳的心情变得低落不少,除了少数知情者以外,包括两位老阁老在内的朝中众臣,都误解自己攀附权阉,寡廉鲜耻,对自己颇有微词。

打落牙齿自己吞,李东阳忍辱负重,与刘瑾虚与委蛇,却不能与百官明说。

暗地里,李东阳联络了很多反对刘瑾的忠义重臣,伺机收集刘瑾的罪证,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扳倒刘瑾。

杨廷和就是李东阳暗中联合的人之一。

而同属于内阁三巨头之一的焦芳,早已与刘瑾互相勾结,当初弹劾八虎就是他告的密,所以杨廷和对焦芳一直没有好气。

李东阳为此没少提醒杨廷和,在没有十足把握扳倒刘瑾之前,不要得罪刘瑾一伙同党,然而脾气耿直的杨廷和,看不惯焦芳的嘴脸,总是忍不住与焦芳争斗。

这不今天也是,因为刘瑾批红的字体难看,忍不住对刘瑾谩骂了两句。

李东阳忽然看到刘瑾对李福达逃狱的批奏,惊异道:“咦,这份奏章……刘瑾说这李福达是白莲教的教主,本名李午,他是怎么知道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