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第90章 阿济格拿钱赎人,崇祯帝精兵路线。

正堂上一片安静,静到连金属器械落在盘子内的声音都听得到,每一次鞑子们都总会下体一紧,当林茹宣布手术完成,他们顿觉自己裆下凉嗖嗖的……

过了一小会儿,四个士兵回来了。

走在最前面的士兵端着个盘子,上面有个玻璃酒罐,里面放着用酒泡的巴尔通的家伙事,剩下两个人用一张简易的担架抬着巴尔通,而第四个士兵则笑呵呵地拔出了巴尔通嘴里的布团。

四人把东西和人放在鞑子们中间,然后就回到许都跟前。

“报告军长,手术顺利,整体效果良好。”

“做得好!跟四位白衣女神说晚上加餐。”许都笑呵呵说道。

“是!”四人应道。

一众鞑子望着盘中酒罐里的0l0,看着担架上的默默流泪的巴尔通,顿觉惊心动魄。

“诸位,还有意见吗?”朱由检笑着说道。

一众鞑子死死地捂住了嘴巴,疯狂地摇头。

“嗯,态度很好。朕很喜欢!”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道理吧。既然你们不敢说话,那么朕说得对,你们就点头,说不对,你们就摇头,可以吧?”朱由检问道。

众鞑子猛地点头。

“好!那我们开始。无故侵略大明,杀戮百姓,是你们不对吧?”

众鞑子点头。

“嗯,你们倒是实诚!杀人者偿命,没问题吧?”

众鞑子点头,而后又疯狂摇头。

“什么意思?你们是说杀人无罪!“朱由检怒然问道。

众鞑子拼命摇头。

”哦,既然认罪就好。那是你们不想死?”

众鞑子拼命点头。

“那行!朕给你们一个机会,叫家里人拿钱赎人,同意吧?”

众鞑子点头。

“好!我开个价。从大的开始!郡王100万两白银,贝勒、额附80万两白银,没问题吧?”

阿济格摇头,阿巴泰、扬古利想了想,点了点头。

“哦?两个通过,阿济格你嫌少是吧?那就150万两!”

阿济格疯狂摇头。

“还嫌少?那就200万两!”

阿济格记得快翻白眼了,开口道:“我没钱!”

“行!没钱,拉出去阉了!”

“不要啊,我可以借!我可以借!我可以借的!”

“哦,有钱就好!不然身上就会少东西的!150万两可以吧?你只有一次机会回答!”

阿济格苦着脸点了点头。

“这样就对嘛!咱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丢钱可以,丢人可不行!”朱由检笑着说道。

阿济格心里把崇祯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但脸上还得装出顺从感激的样子,他可不想“晚节不保”……

朱由检转头看向了其他将军们,笑着说道:

“那将军们,朕给你们个打个折。一人40万两。没问题吧?”

众将苦着脸点了点头。

“好了,全部同意!成交!实话给你们说,朕对你们已经是从宽处理了。普通士兵还得服苦役三年。接下来,就让巴尔通给你们回去送信吧。什么时候钱到,什么时候放人!”

众鞑子点了点头。

“好!拿纸笔给他们,让他们写家书。温体仁你们几人监督。”

“是!陛下!”……

出了衙门正堂,朱由检满脸笑意,没想到敲诈鞑子竟如此有趣!对着身旁的许都说道:

“许军长,听说你们武器很好,能否带朕去看看?”

“乐意之至!”

许都答道,肥羊自己送上门了……

许都、林飞英等人带着朱由检和王承恩来到了城外校场。

此时汪大树等人正领着士兵操练。一块块方块有序地移动着,煞是壮观!

“嗯,军阵军容不错!”

朱由检赞了一句,再怎么说他也是历代皇帝当中想有作为的一个,对军事自然有所涉猎。

“谢陛下夸奖!”许都笑着应道。

汪大树见许都等人到来,连忙跑过去见礼。

“两位首长好!”

“汪旅长,这位是陛下!”许都介绍道。

“陛下好!”汪大树敬了个礼。

“你好!”朱由检笑着答道。

“汪旅长,你给陛下演示一下新武器新式战法。”

“是!军长!”

汪大树应了一声,跑下去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