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第17章 出发向京师

京师从核心到外围分别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一)紫禁城:

紫禁城是京城的核心。明初攻克大都后,将原来的元皇宫,除隆福宫改为朱棣的燕王府外,其余大部分宫殿为了\灭王气\全部拆毁了。

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就需重新建造紫禁城皇宫。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完工,周约六里余,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城外护城河(称筒子河)宽52米。城四门:南午门,北玄武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四角有壮丽的角楼。

(二)皇城:

包围紫禁城、西苑(三海)、景山之城曰皇城。长约十八里,有七门。最南大明门,大明门内为正门,即承天门(清改天安门),门前为广场,广场东北为长安左门(俗称东三座门),西北为长安右门(俗称西三座门),皇城东门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

(三)内城:

公元1368年徐达攻克大都后,便着手改建城池。当时元顺帝退走蒙古高原,为防其南侵,遂将大都城北部比较空旷荒落的地方放弃,北垣南缩5里,另筑新城。永乐十八年(1420)命营缮司郎中蔡信为工部右侍郎,加修筑东、西、南三面城垣。东、西垣在元旧土城基础上包砖砌成。南垣已于永乐十七年(1419)向南推展了二里,亦用砖包砌。城周长四十里,共九门,即明京城,后称内城。

(四)外城:

蒙古骑兵多次南侵,时常迫近京城。如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兵就曾到南郊。明世宗为加强城防,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于嘉靖三十二年增筑外城。原计划筑城一百二十里,四面包围内城,但因财力不足,只修包了南郊,成了\凸\字形,全长二十八里,有七门。嘉靖四十二年又增修各门瓮城,至此时完成了北京城的规模。

外城的建成,形成了一条自正阳门通往永定门的笔直的大道,也是全城中轴线的南端。中轴线全长近8公里,南起永定门,穿正阳门、紫禁城的正中心和景山中峰,最后止于鼓楼和钟楼。

(五)城门:明京城城门\内九外七\。

内城九门是:正阳、崇文、朝阳、东直、安定、德胜、西直、阜成、宣武。

九门走九车,北京内城,九个城门,专门物资,运输通道。正阳门走龙车,崇文门走酒车,宣武门走囚车,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百姓车,西直门走水车,阜成门走煤车,德胜门走兵车,安定门走粪车。

外城的七门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

徐闲一行人也按照惯例,从东直门进入京城。守门士兵经过相关问询后,便让他们进了城。

此时的东直门大街相当繁华,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聚集了大约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经营的货物从日用五金到食品百货,几乎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商业氛围相当浓厚!

所以,东直门不仅走木材砖瓦等与建筑材料有关的车,还走其他各种各样的车,统称为走百姓车。

徐闲一行人,边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边听着此起彼伏讨价还价的声音,感觉还挺惬意……

逛了一会儿,徐闲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便让何大海找个客栈先休息。顺便打听一个人的住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