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上山
刘掌柜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这……小的不知……”
刘老板见实在问不出什么来,便对刘掌柜说:“你派个人,去清香阁打听一下,那群乡下人在清香阁说了什么,做了些什么?为什么清香阁的黄掌柜亲自送他们到店门口,还那么殷勤?”
“是,小的这就派人去!”刘掌柜赶紧叫了店里一个为人机灵的小伙计,去清香阁打听。
不一会儿,那伙计就回来了。
他对刘老板说:“老爷,那群乡下人中的那位小姑娘,名叫伊琳。他们在清香阁,先是点了一桌菜,然后那少年说,清香阁的黑鱼汤,不如那姑娘做的酸菜鱼好吃。于是那姑娘就露了一手,没想到她做的酸菜鱼当真好吃。因此,清香阁的黄掌柜答应,若酸菜鱼在半个月内能卖火的话,就让那个少年去店里当学徒。”
“清香阁的黑鱼汤,做的不错呀。”刘老板沉吟:“难道那酸菜鱼真有那么好吃?”
小伙计说:“是真的,我打听过了,厨房里所有的人,都分到了一点酸菜鱼品尝,就连烧火的火夫,也对那酸菜鱼赞不绝口。”
“有点意思。”刘老板说:“刘掌柜,你这段时间注意盯着点,若半个月之后,那群乡下人又来了,特别是那个小姑娘,立马派人来通知我。”
“是,老爷,我一定办好!”刘掌柜答。
接着刘掌柜又把伊琳在布庄里的表现,及讨价还价的过程,对刘老板描绘了一番。
“有个问题。”刘老板说:“他们既然吃得起清香阁的饭菜,为何要在咱们布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呢?”
……
伊琳他们从清香阁出来,在街上逛了一圈,给每人都扯了一身棉布料子,要做新衣裳,还给王氏买了一个铜簪子,给茗儿买了一面巴掌大的小铜镜。
然后,他们又去了集市,割了两斤猪肉,买了些做菜用的调味品,高高兴兴地坐上牛车回村了。
晚上吃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茗儿兴高采烈地,向王氏描述白天在县城的经历。王氏听说半个月后,达儿可能要去清香阁当学徒,高兴地合不拢嘴。
达儿自己也很开心,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心心念念好几年,想去饭馆做事的心愿,竟然一夜之间,突如其来地就要实现了。
茗儿问:“琳姐姐,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咱们今天花了这么多钱,付钱的时候,你一点都不心疼。可为什么在德顺布庄,你却要和那掌柜讨价还价许久呢?”
伊琳赞许说:“茗儿,你还真是个有心人。我问你,你觉得咱们在布庄,看中东西,付钱就走,让人印象更深刻;还是在那儿讨价还价,让人印象更深刻呢?”
“当然是讨价还价,让人印象更深刻了。可是,为什么要让人家对我们印象深刻呢?”茗儿微蹙眉头,不解地问:“买东西不是看上了,合适的话,买了就走吗?”。
伊琳微微一笑,说:“因为呀,我想让布庄的掌柜记得咱们,惦记咱们。”
伊琳转头对兀自高兴的达儿说:“达儿,再过半个月,你就要去清香阁当学徒了。你有什么打算吗?舍得离开家吗?”
达儿憧憬着:“舍得,这有什么舍不得的!熬过这三年,说不定我能留在清香阁,当个小厨子。将来慢慢攒点钱,要是能在县城买座房子,就能把爹娘和茗儿都接到城里去住,过上好日子!”
王氏听见儿子这番话,感动地抓起衣襟,在眼睛上抹了几把。
吴信顺也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喝了一口,虽然什么也没说,但脸上写满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