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第131章 夺雁门,取定襄

雁门郡尉上个月因病辞官,新任雁门郡尉吕布被刘和派去青州办事,暂时还没回来。郡内大小事务大多是郡守马存在代理,包括雁门一郡将近两万的戍卫兵卒。

大汉制度规定,郡守理政,郡尉治军,而刺史总揽一州的监察,三权分立。

郡守和郡尉,并没有直接统属关系,实际上是平级的,都是两千石大员,但一般来说以郡守为尊。且在一郡之中,各有治所。如魏郡之地,郡守治邺城,郡尉治魏县。雁门同样如此,郡守治阴馆县(今山西朔州),郡尉驻平城县(今山西大同)。

如今天下大乱之际,雁门郡尉又刚好空缺,郡守马存似乎是动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居然越权将属于郡尉统领的一郡兵权抓在了自己手中。

刘和进入雁门开始,马存此人就颇为抗拒,在刘和大军通过蒲阴陉进入并州时,一度拒绝开放关隘,刘和差点引兵攻关。

后来刘和拿出了旄节,马存思虑再三后还是放开了关隘,让刘和大军进入了雁门。

只是进入雁门后的刘和,本该进驻郡尉驻地平城,却又被马存阻拦。

平城是郡尉驻地,也是雁门北方唯二的城池,历来都是雁门郡防守北方异族的桥头堡,一郡之兵集结驻扎之地。

郡尉兵权在手的马存,此刻也将雁门郡治从阴馆移到了平城。刘和如果想要进驻平城,就等于是要剥夺马存的兵权,他又如何能够乐意?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如今只有四千兵马在手的刘和,在徐庶的建议下选择了息事宁人,没有与马存直接撕破脸,在平城外靠近白登山的地方扎下营寨,等待徐庶所说的时机。

如今匈奴寇边,虽然与意想中宇文成都假装带着异族陈兵边关有些不太一样,但很明显,这个时机到了。

平北将军持节幽并,掌一切匈奴、鲜卑等异族战事。

只要边衅一起,刘和在名义上,就可以节制幽并两州所有的兵马大权。

就像李团长那句明言说的那样:别看老子现在只是个营长,但枪炮声一响,全团都得听我的!

刘宏抽走了刘和六个大将,却没有收走他的旄节,这可能是刘宏最大的损失。

现在匈奴寇边,战争降临,刘和凭着手中这支旄节,便可以接管并州所有的兵力,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雁门郡兵。

当然可以以势压人,节仗一出,马存就是再心有不甘,有其他想法,只要他不想背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就只能乖乖妥协,将雁门郡尉的兵权交出来。

妥协这种事,从来都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在蒲阴径时马存就已经妥协了一次,这次想来也同样会妥协。

但刘和却不想等局势恶化,等马存再三权衡后妥协了,因为刘和要的不仅是雁门的兵权,还有整个雁门郡。

见小利而忘义,做大事而惜身,这就是马存这个志大才疏之人的毛病,怪不得作为一郡之守,在三国这个英雄场中,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从他带兵阻拦刘和进并州之时,刘和就不准备留下此人了。

徐庶也建议刘和不要有妇人之仁,当快刀斩乱麻,迅速拿下雁门一郡,接下来不管是应对匈奴,还是图谋整个并州,最起码都会有了一块根据之地。

刘和抽出一支令箭递给李嗣业道:“持我将令,领陌刀营并两千步卒,周仓为副贰,一天之内拿下平城,提不尊将令意图谋反的马存首级来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永嘉十二年,苏州府大水,房屋倒塌无数,良田被淹无算,数万百姓衣食无着,成为流民。李想穿越过来,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丐帮弟子,就在他感叹着老天或者系统不公的时候,却被一阵吵杂声惊醒。只见几名彪悍的汉子忽然闯了进来,为首的却是一名体型壮硕,膀大腰圆的少女。少女手提两只硕大的铜锤,至少五六十斤,这彪悍模样,后世的举重运动员,都没法比,这么猛的妹子可真是......没见过。少女环顾一圈,最后看到了李想,脸上露
佐蓝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本书融合科举+感情+朝堂+官斗+战争等各种元素)赵琳,本是华夏最为年轻的古文学教授。穿越后,成为了大周一个享有“文曲星”“神童”人设的少年童生。却被提学大宗师,断定为“为人轻浮,终生无成”。面对人设的即将崩塌,他凭借着两世的超凡智商、才华,一举拿下院试案首。乡试中,更是一举夺魁,成为解元,夺得“中原第一才子”的名号。他鸿运滔天,救下的乞丐是书画诗词四绝的江南第一才子。大周魏王、未来的储君、皇帝,
林桐
站奴
站奴
难不成是因为前世随意断更,竟遭老天恶意穿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角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更可气的是现在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奴隶。前身跟随着同样的三蕃俘虏来到了这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东北,被发配作了一名可怜的站奴。此时他发现驿站内只有一人看守……于是他决定反抗!“毋宁死,不为奴!”(本书别名:我在东北建八旗)
晓晓松松
大明小相爷
大明小相爷
江湖,庙堂,人心叵测;我苏景将以武证道,玩转大明风云,任由那宁王鬼卫、血士,从中作梗,我都将以一己之力将其斩尽。世人当我是京城第一纨绔,可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廷之中,我置身为棋、甘心做臣,用自己的手段,挽这大明之乱,成为这大明第一相爷!
锁星光
飘飞的残叶
飘飞的残叶
明末,川西战乱,幸存百姓集体迁徙。他们几经波折,流落深山,像残叶一样,有的落地生根,有的枯萎凋零,有的朽烂成渣……《飘飞的残叶》主要是收录川西方言,并以川西方言形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进行具体描写,传播正能量: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
右岸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