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起身后,胡瑷对赵旭说道:“你很聪慧,一定要苦读诗书,先帝有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旭没有想到又听到这耳熟能详的诗句:“小子知晓了!”
胡瑷满意的说道:“这样早,你先去厨房吃早饭,然后再去养正书舍报道!”
胡瑷转头对门外观看的一个学生,吩咐道:“滕达道你带学弟去食堂,取了食物,再带到养正书舍。对他,他年纪小,你帮忙看着点,别被人欺负了。”
门外一个30多岁的学子拱手说道:“是老师!”
胡瑷对赵旭说道:“去吧,跟师兄去,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他!”
赵旭行拱手礼:“谢过老师!”
胡瑷挥挥手,对赵旭说道:“去吧!”
赵旭:“老师再见!”
胡瑷看着赵旭离去,转头对孙复说道:“明复兄,这孩子如何?”
孙复:“看不透!像是名师指导,浸淫书中几十年,绝不是他说的从未读书!”
胡瑷笑道:“随口说出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样的人,怎么能无名之辈!且等外面的消息!他这种人,必定有过人之处,行为也必为石破天惊。等几日,摸清楚他的底细,再因材施教!”
孙复想想说道:“12岁封镇南伯,想想咱们的皇帝对臣子是体恤,但对这勋爵向来吝啬,可见他立的功可不是一般大啊!”
胡瑷点头说道:“拭目以待!”
滕达道带着赵旭往厨房走,一边走一边说道:“我叫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士!”
赵旭没有想到这个人,还是自己前世故乡附近的县市的人,顿时有不少好感说道:“我叫赵旭!家里排行老大,他们都叫我赵大郎!师兄,听说这太学的馒头不错!”
滕元发笑道:“赵学弟你说的不错,这太学就是馒头好吃,今天是酱牛肉馅的,那个香啊!”
赵旭:“那我多吃几个!”
他路上想吃早饭,可出来保康门,路上都是烟花之地,并无卖早餐的,所以现在还饿着。
滕元发认真的看看赵旭说道:“多吃几个?吃上两个就不错了!知道么?那馒头有碗口大!”
赵旭咧嘴笑道:“能敞开肚子吃么?”
滕元发笑道:“当然能!看来你准备多吃几个!”
赵旭笑笑不说话!他知道自己的食量,高强度的训练和长身体,对食物的要求自然大。古语不是有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么?
来到食堂门口,只见一个二十四五岁,一个二十一二岁的学子上来打招呼:“达道兄,我们找你半天了,怎么才来了!”
滕元发看到两人立刻打招呼:“尧夫,彝叟,你们两人还没有去学舍啊!来,我介绍一下,这是学弟梧州赵旭。”
他又指着两人说道:“这位是范纯仁字尧夫,这位是范纯礼字彝叟!”
赵旭知道范纯仁,他是范仲淹的儿子,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宰相,于是恭敬的行礼:“学弟赵旭见过两位学长!”
范纯仁认真的打量着赵旭:“你是赵旭?梧州赵旭?那《三字经》是你写的?那简简单至极的简体字,还有形如天书,却能让人顷刻之间认出文字读音的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