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绝世之斗天雨浩

第七十一章 伊莱克斯的净化之力,“宝具”计划的雏形

第72章 伊莱克斯的净化之力,“宝具”计划的雏形

从星光拍卖会出来后,霍雨浩回到自己常住的酒店,迅速的将噬灵刻刀从储物戒指中拿了出来。

这玩意儿要是放久了,就会像原着的王言一样,一枚四级的储物戒指被直接搞坏。

挂机的镜影分身和分化的精神体收回,又是一截关于魂导器、符文炼术、亡灵魔法的经验值加载成功,霍雨浩花了一小会儿功夫消化,然后呼唤出了伊莱克斯。

“雨浩,唤为师何……咦,这……难道又是一块儿生灵之金?”

灰色的虚影从生灵之眼中浮现,伊莱克斯看着面前的刻刀,心中暗自赞叹着霍雨浩的气运之强。

他跟在霍雨浩身边不过短短一年,但这一年内,霍雨浩的身上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说别的,生灵之金这种夺天地造化的宝物,竟然这么快就又得到了一块儿,要知道,这样一柄刻刀大小的生灵之金可需要星斗大森林几十万年才能形成啊。

“老师,这生灵之金上被一名邪魂师强者下了邪念诅咒,弟子想让您帮忙看看。”

伊莱克斯将噬灵刻刀的情况检查完毕,沉声道:“这邪念诅咒就交给为师吧,雨浩,为师接下来要动用的力量,名为净化之力,你好好看,从中体会净化之力的特殊之处,这对你未来的修炼有着极大的好处。”

死寂中蕴含着神圣气息的光芒从伊莱克斯凝结的虚影绽放,伊莱克斯澎湃的灵魂之力落在噬灵刻刀上,竟是引动了一声声凄厉惨叫般的嗡鸣。

“在生灵之金中注入邪念与诅咒,真亏这个始作俑者想得出来。他只是感受到了生灵之金内庞大的能量,却根本不懂得使用方法。”

“污秽拔除,灾厄肃清,绽放吧,净化之力,还予生灵之金本来的面貌。”

在霍雨浩的眼中,伊莱克斯的双眸由死寂的灰色渐渐变成了纯净的洁白,那是毫无瑕疵的白,纯净如玉,洁白如雪。灰色的光芒也瞬间变成了洁白的净化之光。

浓烈的青光骤然从噬灵刻刀迸发,在空气中形成了一张狞恶的面庞,作出疯狂嘶吼的姿态,仿佛要反过来吞噬伊莱克斯发出的纤细白光。

可这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落在噬灵凶刀上的净化之光就如滚油泼入雪堆,青光中狰狞的面庞顿时变得模糊了,象征着生命力的青光缭绕在刻刀周身,黑色的邪念诅咒气流在净化之光的作用下蒸腾、消失。

霍雨浩开启镜瞳,不断观摩着伊莱克斯释放净化之力的全过程,渐渐的,他的意识沉入了精神之海深处。

伊莱克斯:【不错,看来净化之力让雨浩有了新的感悟。】

【他这一年来的成长速度太快了,而且学的东西也太过繁多,多进入几次这样的感悟倒是能让他更好的将一身所学融会贯通。】

……

第二天正午,星罗广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