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记录片的剧本,苏浩对那一段历史的真相,了解不少。
在这三个镜头之后,就是着名的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就在实现统一后的第八年,数万书籍被丢弃在火海中。
次年,又发生了活埋儒生的事件。
这就是焚书坑儒的事件。
实际上这并不是秦始皇的暴政,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改革任何一项制度,都必定会影响某些人的利益,更别提像秦始皇这种步子一下迈得那么大的了。
他从来不是一个温柔的男人,也温柔不起来,有的只是无尽的霸道。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史上第一个霸道总裁,绝非是浪得虚名。
在这些措施刚发布的时候。
有些官员反对郡县制,要求依照古制,分封子弟。
他要推行这一套的制度,受到的抵触很大,就必须烧掉那些禁锢人思想的旧制。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被烧掉了,像是农书医术这等实用的都没有烧。
焚书之外,就是坑儒。
根据史书记载,有四百六十名儒生被坑杀。
就是杀术士,不是杀儒生。
那时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就让术士们炼丹。
结果一群术士,全是坑蒙拐骗之辈,根本炼不出来。
秦始皇一怒之下,才下令将其全部坑杀。
坑儒这个词,还是西汉晚期的人补充到文献上的。
本来是杀术士的,到了西汉晚期,就变成杀儒生了。
然后两千年以来,都不说坑术士了,都说是坑儒生。
有关秦始皇的大部分记载,是从汉朝的史记才开始记录的。
汉朝又是推翻秦朝的主角。
因此,对于秦始皇的描写多少会有些偏见。
历史本就是由胜利者书写,有些真相已经无从考据,只能从留下来的记载中进行分析。
秦始皇其实极为勤政,他每天都要阅读近120斤的竹筒书籍。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秦始皇每天都要看三十万字,这是一本较短的小说的量。
不仅是看这么简单,他还需要批阅,给出自己的意见。
这可不像现在看小说,不用带脑子那么轻松。
他是为了统一大业,而殚精竭虑的君主。
工作这么繁忙,他甚至连宠幸自己后宫佳丽的时间都没有。
即便是有那个心,恐怕也没那个精力。
秦始皇不仅是一个工作狂,还是一个旅游达人。
当然他出巡并不是为了旅游,而是视察民情。
同时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至高无上的王者。
在他执政的十二年间,先后五次巡行全国。
他一统天下后,一半的时间在全国巡行。
坐着马拉的木轮车巡行在秦帝国的大地上,最后都是死在巡行的过程中。
巡行的时候,还要在颠簸的马车中,继续批阅竹简。
这样的工作强度,很难不让人怀疑秦始皇是猝死的。
他自幼颠沛流离,连死了都是客死异乡,无法寿终正寝。
一生都在为这个庞大的帝国而奋斗,直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