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记者如约对周志民进行了采访。
周志民就是简单讲述了孵化的过程,记者也是颇感兴趣一个劲地追问不止。
“好长时间没有来到百鸟园了,真是没有想到这里需要救助的鸟居然又多了这么些。”
“可不怎么的,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翅膀受伤影响到它们的飞翔。要是能给它们换上一只翅膀,那该就有多好,它们可以重返蓝天,我这压力还能小一点。”
“这个应该不难,我在国家级媒体上看到过一篇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报道,里面讲述的是一位专家通过人工接羽的方式,让鸟儿们尽快恢复野外的飞行能力。”
来记者不经意间的这句话,却引起周志民的兴趣,“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周志民就决定将注意力放到这上面,系统地研究一下为它们接羽的能力,让一部分鸟可以重返蓝天。
对于这项周志民需要新开展的业务,就是遭到大家的不理解与冷嘲热讽。
“周哥,你是不是觉得还不够麻烦,你去捣鼓那个事情干什么?”
陈村长第一个感到不理解。
“翅膀对于鸟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没有翅膀或者翅膀受伤了,自然就无法在天空上翱翔,也就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就会因为无法捕食而饿死。特别对一些猛禽而言,翅膀就显得更加重要,没了翅膀基本上就和要了它们的半条命一样。”
基于这样的一种原因,周志民决定为能够飞翔的鸟类换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和周志民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陈村长非常的了解他。
他要是想做什么事情,那简直就是十头牛都拽不回来。
与其不让他做,还不如等他自己碰壁主动放弃。
“周园长,那换羽的技术多复杂?就是听了这个词都感觉到有些难度,你还要整这么一件事,我理解这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志愿者山猫毫不保留自己的想法说道。
“从自我的角度来说,为鸟类换羽的工作麻烦可能是麻烦了一点,对鸟的好处我不用说,对于咱们而言,至少也可以减少百鸟园物资的消耗,你们也不用集资奉献那么多的爱心。”
周志民铁定要去做这件事情。
可是手上连点现场的资料都没有,周志民就特意找到那位来记者,试图通过他那里能够有些收获。
为了这件事情,来记者也是颇费周折,几经联系终于找到沈北猛禽救助中心一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得到对方的联系方式,周志民如获至宝。
电话接通,周志民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就表示要向对方系统学习鸟类换羽的想法。
这一套技术,说起来简单,实则需要更加高超的技艺。
对方得知周志民爱鸟护鸟的行为也是大赞,共同的话题,让两个人聊得也是不亦乐乎。
“沈北猛禽救助中心的大门随时为你打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