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他们村子里因为捕鸟的事经常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陈村长也是想方设法。
好不容易村里出了这么个典型人物,陈村长哪能轻易放弃。
要不就是以陈村长的性情,怎么也不会主动给他挂电话,甚至有些“求”他。
在他身旁目睹刚才他们俩的通话,郝春梅高兴地说:“正好,这不是如你所愿了吗?”
周志民却隐隐中感到有些不安,“你说那么多人都在捕鸟,我在这救鸟,要是再大力宣传是不是有些不好?”
“那怎么办?要不我再给陈村长挂电话,说说这个想法?”
“行。”
郝春梅就替周志民解了围,“陈村长,你说我家老周救鸟就算是救鸟呗,不用什么宣传,他就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嫂子,这是两回事,必须大力宣传,对这种民间自发形成起来的正气,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
见陈村长一直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郝春梅坚持不住就道出自己的心里话,“陈村长,你说咱们都是这个村的村民,家也不能搬走,要是遭到那些人的打击报复可咋整。”
“嫂子,邪不压正!放心,有什么事情我一定出面帮你们解决。”
陈村长话说到这个份上,郝春梅再没有继续说什么。
既然陈村长都是这么样的执着,倘若要是因为自己继续打退堂鼓,生怕产生新的误会,只好将计就计。
不过,仅此一回,周志民和郝春梅都决定这宣传报道真是最后一次。
人到了他们这把年纪,既不图名,更不为利,他们就是想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放飞鸟的当天,陈村长果然带了上次来的那两位记者。
一看到周志民,他们就亲切地与周神医打招呼。
面对采访,周志民是轻车熟路。
无论是前期配合拍镜头,还是后面接受采访,周志民都是轻车熟路。
“你看看干什么都得有经验,这不挺好的吗?”
陈村长看到采访顺利结束,心中又一块石头落地。
而周志民变得有些忐忑不安。
他不知道这次采访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第二天晚上,周志民一家三口又守在电视机前,关注《大连新闻》。
“你看你爸上电视还是挺自然的。”
“宗宇,你帮我看看有没有说得多余的话,或者有没有节外生枝的话。”
“爸,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心翼翼,你这都是救鸟的事,和那个捕鸟那些人没有任何的关系。”
新闻播出,周志民就关注手机和家里的电话。
与第一次上电视的热闹相比,这次简直就是跌落谷底。
郭大岳就在电视机前看到这条新闻,忍不住在家跟老婆说:“你说那个周神医,什么也不差,这做了那么多年的好事,连点动静都没有,这怎么救了两次鸟,还是频频的上电视。”
“哎呀,哪有几个人像你一样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要我说你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有本事你也上次电视,让我跟你好好风光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