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64.他来自单亲家庭(一):颜真卿
2021年6月9日,星期三,阴雨 26°
注:今日高考最后一天。
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等,均佚。(小白有一段时间练习软笔书法,练习的是颜体)
父颜惟贞,官至衢州参军,通古文奇字。生有八子,有德行,善草隶;母殷夫人乃殷践猷的长妹,殷仲容的侄女。张怀瓘《书断》:“殷侍御仲容善篆隶,题署尤静。”殷氏家族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仕宦世家,累代工书画。殷颜两家,世代通婚。颜真卿三岁父亲去世,跟随着殷夫人寄养在舅舅家中,十三岁时舅舅也去世,后来又寄养在外祖父家里,家庭变故使他生活清贫,母亲与舅父的教育,使颜真卿从小就养成“勤勉”、“好学”的品质,也是日后颜真卿成才的重要前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写就的这一首《劝学》,一直被父母用以勉励孩子勤学;他的多本文集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失散,幸有宋人编的《颜鲁公集》流传至今。
颜真卿曾在抚州做刺史,关心民生,注重农业。当时抚河水患严重,颜真卿带领当地居民修筑石坝,从而解决了水患。百姓感念父母官颜真卿,将石坝命名千金陂,并且为颜真卿设立祠堂,四时祭祀。
此外,他以一个文官的身世背景,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与李希烈的两场叛乱。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攻陷汝州后,奸相卢杞终于找到了排挤颜真卿的办法——他向皇帝建议将颜真卿派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
李希烈威逼颜真卿给朝廷写信,威武不能屈的颜真卿当然没有被李希烈所制,他每次写家书都是告诫儿子们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似乎早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在李希烈军中时,不论李希烈派人劝降、或者是公然侮辱朝廷,颜真卿都不为所动,李希烈盛怒兼无奈之下,将颜真卿逮捕监禁。得知荆南节度使张伯仪讨贼兵败,颜真卿痛哭气绝,苏醒后不再与人说话。后来李希烈见朝廷势力日益强大,自料不敌,想要最后使出手段威胁颜真卿投降,便在寺中架起干柴,扬言颜真卿如果不投降就烧死他。颜真卿起身跳进火中,却被人急忙拉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