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

第75章 连战连捷

这时的尉迟敬德,已经辞官退休,享有朝延俸禄。(唐朝时只有高级官吏才有退休金)。

他骑上家里养的一匹老白马,独自赶到李世民住处,当面阻止李世民说:

“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又在定州。长安洛阳,腹地空虚,如果有紧急事变,如何抵挡?

偏僻遥远的边界小国,怎么值得劳动陛下万尊之躯?

不如只是派一支军队,约定时间平定蛮夷为好。”

李世民说:

“我已安排房玄龄留守长安,萧瑀留守洛阳,可以没有顾虑了。

爱卿你如果还愿意从军,还可以跟随我东征。”

尉迟敬德不放心皇帝安全,愿意跟随李世民同行。

李世民自己佩带弓箭,并在马鞍后面带上了自编的防雨蓑(suo)衣。

李世民领军日夜兼程,直到幽州(今北京),当下向李世绩传授计策。

他说:

“你可表面上装作出师柳城,虚张声势。

暗中渡过辽河,直捣盖平(今辽宁营盖州市)。”

李世绩依计而行,安全抵达盖牟城下(今辽宁抚顺)。

高丽军队没有防备,突然发现唐军到来,惊慌万状。

有高丽士兵喊:“天朝天兵天将来了!快跑呀!”

李世绩领兵一鼓作气杀进城里,俘虏高丽两万多人,获得粮食10万石(dan)。

这时张亮也率水师(海军陆战队)渡海,袭击卑沙城(今大连大黑山城)。

卑沙城四面峭壁,只有西面可以登城。

左骁卫将军程名振,副总管王大度,领兵夜晚登上西城门,砍死高丽守兵四十多人,其余的吓得逃散。

唐军入城包抄,拘押住男女8000多人。

唐军水陆两军都到幽州向皇帝报告胜利。

李世民想亲往前线指挥作战。

中书侍郎岑文本,负责全军军粮、马料、军械及其它作战物资调拨分发,每一笔支出都要计算准确和及时记账。

他日夜操劳,忙得连打盹的时间都没有。

连续多天超负荷劳作,逐渐体力精力枯竭,岑文本忽然猝死在幽州唐军“作战后勤总部”工作岗位上。

李世民惊闻岑文本去世,前往探视。

已经死了的岑文本趴在桌子上,还保持着一手按着算盘,一手握着毛笔按在账簿上的工作姿势。

李世民看见这样的场景,难过地泪水夺眶而出。

他追赠岑文本为侍中,令兵士抬棺材西行归葬。

然后李世民领兵起驾东行,半途接到李世绩军情通报:

唐军已进击围困辽东城(今辽宁辽阳老城)。

高丽国派四万人来救援,被江夏王李道宗领兵打跑了。

李世民领兵继续前行。

走到辽河沼泽地区,前面有烂泥水洼二百多里。

当下命令兵士用箩筐搬运干土填铺泥沼。

泥沼最深的地方填土不顶事,就锯杀树木,搬运树木,排上树干当简易桥。

李世民领军队到了马首山(今辽宁辽阳首山),江夏王李道宗率众前来迎接。

第二天,李世民自领600骑兵,来到辽东城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