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比个人努力大的多。
张大海村上的乡亲最近老兴奋了。那感觉,比过年,比挖到文物还兴奋。
为啥?
搬迁了。
抽号,签字。就差领钥匙了。
一村人,整体搬迁到县城公园隔壁的某某小区。
那个小区,最近正在抓紧时间完工。据说,都验收合格了。就在7月交房。人家说的7月是公历,不是咱老农民说的农历。人家说的7月,咱这就是六月。
这刚好是小麦收获以后就交房。
说的很清楚,给你三个月装修时间。
三个月以后,你现在住的这房子要恢复成耕地。
这可是最近10年最盼望的事。
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有太多的不舍。
“我院里种的葡萄怎么办?”张大海一万个舍不得,这棵葡萄每年可是吃了不少葡萄。
“那谁管你这事!要不你挖的种的到自己苹果园里。”
“这么大的葡萄,只能截掉了,太可惜了。”
李玲玲:“我门前种的牡丹花咋办?”
女人爱花,这是天下共知的事。
“那你自己想办法。要么你种在桶里,要么你种在花盆里。”
张大海:“那我种在门前的月季花咋办?这可是种了十几年的花树。”
是的,这是从手指粗一直种到现在胳膊粗了。每年开的花让人喜欢。这株老月季花都和家人一样了。这再扔了,人真的舍不得。
“那你秋天了挖,带上土。你看县城,人家连百年的树都可以移,何况你这株小花树?”
“就让它长在这地方吧,不要了,反正在院边上,我种地,我不挖它。”
这是乡亲普通对于即将要搬迁的想法。
当年,这种想法有过。就是从黄土窑洞到现在的平房。那时,大家想的最多的是,我家一个麦草垛都要占一间房那么大一片,这上去了怎么办?门前的硬柴堆都要半个院子大小。住在窑洞里,窑洞上面和前面都不耕种。要不然,会有塌陷的可能。所以,大多数人用来堆放柴草。
后来结果如何?
还不是好好地。
麦草?没了。收割机收麦,哪里有麦草?硬柴,多少在门前堆一点,更多的是没有。大家都用电磁炉做饭,你说,你还有什么不好办?
习惯了就好。
人家都能住的习惯,就你身娇力弱?病都是惯的。
就这样,大伙一晃,现在都住了快20年了。在这居民点上住的还不是好好地?
人嘛,是人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人。你要是觉得那些环境不好,你可以改造。大体上,还是无法改多少的。
现在,这种疼痛又要来一次。
这次,更让人感到不适的是,要和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土地分别了。以后,上来种地,就和逛娘家一样,要开车上来。真正地是晚上住在城里,白天劳作在农村。吃饭,中途休息,各种不方便。
这样真的好吗?
你失去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对于乡亲来说,这可是盼望了近十年的东西,到了自己眼前,怎么突然间就不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