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平和李姐在微信里聊了聊,想想自己这边确实没什么资源,只能和柳老头那边联系。
最近,这柳老头就像一头吞钱的貔貅一样,总感觉他对说媒的这事上心。他那么大年纪的人了,带着自己,就像带一个助手一样,他搞不定的事自己可以;自己不擅长的事,柳老头擅长。
张太平是有工作的,倒是没怎么在意说媒这事,就当是打牌,或者兼职一样。有也好,没有也好,自己又不靠着生活。不过看这老柳头倒是一心一意的干着说媒的差事。这种上心的程度不亚于一个返聘的老干部。
仿佛家里一个退休的老人又被单位给返聘去了,天天奔着发挥余热和工资翻倍的精神一直往单位走,感觉他一下子,像焕发了人生第二春一样。
张太平给柳老头打电话,说:“叔,这个女的一直发微信,让把她儿子这事抓紧,说钱不是问题。让我们最近就开始给她儿子物色,越快越好,再拖,孩子年纪大了,打算最迟明年结婚。”
柳老头胸有成竹的说:“别说明年,只要有合适的,年前结婚都是可以的。这个冬天结婚正是时候。”
张太平听到手机里这么说,想想这柳老头,这人老倒是会吹牛,怎么吹牛不打草稿?你以为说媒是地上捡钱?现在大家都不带纸币了,都用手机在付款,这相亲又不是地上捡钱,有那么容易吗?或许这个老头真的是有那么多苗子吧,也不知道他是哪里有这么多苗子的。
与人相处,看人的长处。
自己现在缺的就是柳老头的人脉,特别是他手里的女孩的资源。至少,人家有电话,可以联系。就是没有电话,也知道在哪里有女娃。
这是一种本事,就像那些网购平台一样,将买方与卖方联系在了一起。
“行,你把她电话要到,发给我,我和她联系。”
听到电话那头这老柳头这样说,这张太平有一丝慌张。莫不是这老头想甩开自己单干?
有这个可能。
这老头,不讲江湖道义啊!
行,他要就先照着他的话来说,先看他如何做。这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先看看。
再说,作为师父,别人也把自己领进门了。本身,这说媒的只要有资源,都是可以说的,不需要别的。再说,自己也不能靠着柳老头的资源吃一辈子饭。
最好的事是相互合作。
这年头,说媒,主要遍地的男孩冤大头,人傻钱多;女孩子少,只要找到女孩子的资源,这事就好说。
村里那些天天领着人收玉米小麦的,也是骑着电动车跑。主要是脸皮厚,没别的经验。
这年头,都在想办法赚钱。不像过去,纯粹是为了帮忙。
认识的时间久了,这老柳头也知道了张太平的作息时间。没办法,他是打电话联系,又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玩微信。要不是说媒这个乐子在,他就只能守着那点退休金过日子了。
人在城里住,都没有农村那么邻居关系好了。自己住到城里也快20年了,还是有点不适应这样陌生的生活。
城里除过冬天不太冷,还能有什么好的?
村上还是好啊。自己家地里种的瓜果蔬菜随便吃,不用心疼花多少钱买。
不过,最近在每个乡镇回去了几次,乡镇还是可以住的,那些偏远的村子就彻底成了孤岛,住不了人了。没有门诊,也没有小学。这也是自己这个常给人说媒的人一双眼睛观察出来的。
要不然,你最次住在镇上,要不然,就在县城买房,或是在省城。村子,真的成了回忆,回不去了。
走走看看,不知道其它的地方发展成了什么。自己住的方圆百里,人就像果树上的果子一样,越来越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