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海终于隔了几天,在下一个周末时,满足徐小娟吃枣馍的想法,早早的看了天气预报,在天晴的时候,将那些红枣,两个人合力摘了半篮子回家。
平日里,人在家中吃枣,就像吃一个个精巧的水果。只要有,就喜欢捏着吃。特别是刚摘的枣,吃起来脆生生地,比花生米可好吃多了。
南方有一种枣,叫冬枣。冬枣和这家里的枣比起来,它就像个绿胖子。熟透了的冬枣,是绿中带白,吃起来特别甜,美味。北方这种嫁接的枣有点差,特别是酸枣树嫁接的,水分有点干,吃起来味道倒也可以。
枣馍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看的,一种是吃的。
看的就是逢年过节,或者结婚,婚丧嫁娶,那种用颜色和染料染的,花样繁多。
特别是结婚的枣馍,讲究许多花样,蒸个脸盆大的饼。这要蒸全。一般是蒸两个,有一个备选的。
然后,用面做一些小的动物花饰,放在锅里蒸好出来,趁面热,用颜色染成五颜六色的,用棍子插在大面饼上。
大面饼是下面放一层枣。有些做的比较繁琐的,枣还是用面裹起来的。这个讲究,面要薄,多蒸一会儿,争取蒸熟。不能给人吃生的。有些人做的那个面饼太厚了,一时之间没有蒸熟,出来之后人吃的时候牙齿都能粘在面上。
当然,这种蒸枣馍没蒸好的,蒸的生的,是那种手艺不达标,又想逞强的女人。这种人在农村就是那种智商欠佳。而且,手艺特不好的,实在不行,你把面饼擀薄一点,枣放少一点。
张大海发好面,开始和徐小娟在厨房想办法。
嘴馋,人就要为嘴馋的事多动动脑。
张大海蒸的是普通的枣馍,就是普通人吃的那种最简单的,就是擀一个薄一点的饼,放半边枣,然后把那边折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的枣馍。这样也可以蒸个全的,两个饼一夹,中间放点枣。当然,手巧的女人在边上会折一些小花纹,张大海是不这么做的,自己不擅长这方面。
做了差不多三个枣馍的时候,父亲张发财过来,把张大海和徐小娟赶出去了。
“去去去,你们俩出去玩,我来做。看着你们做这个饼,我今天早上还吃不了饭了。是不是,太那么没水平了。”
不一会儿,张大海在旁边就看到父亲张发财蒸了个两层的,哇塞,怎么还有两层的?还有个三层的,这能熟吗?
结果45分钟以后,就看到父亲蒸的饼,真的是出锅了。人家是先在锅上闻一下,有香气之后才开始出来。不像有些女人蒸的饼熟没熟,直接把锅盖揭开,那样的话,揭开锅就熟不了了。
“漂亮老公,我要吃枣馍,我要吃枣馍。”
“你先去洗手,把手脸一洗。洗干净再拿枣馍,先别别的,等凉了吃这个馍。的等先吃别的,吃完饭等凉了再吃。”
是枣馍,凉了之后特好吃。
凉了的枣馍吃起来酥酥的,特别是那种大红枣,纯红枣的话,蒸的馍有一种特甜的味道在里面。
看着这枣馍,张大海有一种算了,下次不蒸了。
感觉自己家的面粉做的馍有点黑黑的,不像人家的枣馍那么白。
就是买的那种面粉,人家用气蒸的馍,白的像雪。自己家蒸的馍发黑,是带点黄色的白。
不是碱大,是有一种面没揉好的感觉。
看来,以后在做饭方面,还得多下功夫。这几年,都是买的现成的。
看着这个傻媳妇,现在手里拿一个枣馍,是用小塑料袋子提着出去的。
又去人堆里炫耀了。
唉,这女人,怎么这么爱拉仇恨?
有时候,表面看着都是乡里乡亲,背后,人家不一定希望你过的好。
“小娟,你手里拿的什么?”
“枣馍。你看,好不好?香不香?来,尝一下。”
“不了,不了,刚吃了饭,吃不下。”那女人连连后退。
是,她又不是傻子,才不会吃这女人手里的东西。至于那些疯子,有可能会吃。他们吃东西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