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喜静,所住的慈宁宫处于一片嫩绿的竹林中。
院内有两个大大的水缸,缸内漂浮着两株白莲,被昨夜雨水浇灌的白莲别有一番风采,莲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波澜不惊,如断线的珍珠,乍来的白莲鲜艳明媚,清丽雅致。
苏皖坐定后,太后的贴身嬷嬷送上一杯今年立夏时江南新下的绿茶暖身子。
太后虽已年过半百,但脸上的褶皱并被抵挡住她年轻时绝美的容貌,她手里握住一串带有草珊瑚珍珠穗子的翡翠佛珠,一边轻轻地转动着,一脸温和地看着苏皖,气度慈祥庄严。
苏皖看着那双温柔的双眼,不禁低下头,眼圈微微泛红,前世的她初来乍到,从未见过市面,性子又柔弱,每回向太后请安都小心翼翼,从不把太后当成家人,处处保持着距离。
苏皖明白,太后真心疼她,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委屈,每每她身受欺负,太后定会偏袒帮她,甚至在咽最后一口气时,都放不下心。
重活一世,苏皖想明白了:这一世她活得潇洒,活得坦荡,不在柔弱到被人拿捏。
不会再怕东怕西,瞻前顾后。
“早听闻姑姑修心念佛,外面传谣,姑姑心系天下,总是救济灾民,慈悲为怀。”
太后听完苏皖这番话后,转动佛珠的手突然一愣,没想到这个性格腼腆的孩子今日居然能说出这些话来,着实让人出乎意料。
“真的吗?”太后满眼惊喜,笑着问道。
“当然是真的,姑姑把我从边境接过来,可怜我孤苦伶仃一人,在我心里姑姑就是我的活菩萨。”苏皖想起前世的种种,满眼真诚。
太后看着眼前可怜的小人,满是心疼,如果不是弟弟一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可能她这一辈子也不会见到眼前这个侄女,可毕竟血浓于水,骨子里的亲情是抹不掉的。
“皖皖愿意每天来姑姑这里,为姑姑与天下的百姓抄经祈福,求姑姑身体安健,百姓安居乐业,并绣一幅百神图给姑姑,以表感激之情!”
太后看着面前懂事的苏皖,点了点头,满是赞许之情。
紫翠看着一路上一言不发的苏皖忍不住问道“小姐,我们为何不和太后解除婚约一事呢?”
苏皖看着一脸单纯的紫翠,耐心地解释道“太后把我从边境接来已是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单纯这一点就够我回报一生的,如今我在贸然开口,岂不是我这个外来的侄女恃宠而骄了,谁也不欠谁的,即使身居高位也没有义务一而帮再而帮,想让人家帮忙,自己也得拿出求人的诚意不是。”
紫翠听完了然点了点头,又突然想起什么,一脸的慌张“小姐,可是小姐你的字迹本就不好看,如今开口抄佛经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
苏皖心里咯噔一声,她的字是原本是他哥哥苏孜教的,教了一段时间后哥哥就去了边疆后,她也就再没识过字了,只跟着母亲学女红。
可上一世,这都是游封亲手教的。
有时臣来殿内回报事时,他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可四下无人时,他盯着那张道貌岸然的脸,用身子贴住她的后背,双手绕过她的肩膀,轻轻用毛笔扫拂着她白皙的脖颈。
“皖皖的下笔顺序又错了,怎么办呢,不如朕再给你示范一次吧。”
笔尖扫到苏皖的衣领处时,被衣领的褶皱卡住,游封皱起眉,用另只手轻轻撩动她的衣襟扣。
苏皖浑身颤抖,眼泪滴在扶在襟扣的那双手上。
“皖皖,这次一定要记住了哦。”游封话音刚落,最后一颗襟扣被解开。
……
午夜里,正在精心抄佛经的苏皖,被院外一阵恼人的吵闹声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