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薇猜想的一样,穆小宝回来的时候没有看到自己养的大宝贝嗷嗷直哭,就算穆琛耷拉着脸也哄不住。
沈薇私心里觉的穆小宝这么伤心的是因为吃了蟹没有给他留,所以对方才如此的不讲情面。
好在李长河两人打捞回来带了不少东西送了过来,才暂时缓解了对方的鬼哭狼嚎。
送了海壳,李长海两人还没有走,站在一边有些犹犹豫豫的。
沈薇有些疑惑的开口:“怎么了?”
“海边要涨潮了,这次要涨一个月左右,暂时不能出海了?”李长海摸了摸脸,有些不好意思道。
渔城的百姓靠海生活,只有在海水里打捞了东西才能卖的上价钱,但是钱终究比不上自己的命,海水涨潮他们的小渔船也顶不住。
渔城买的少卖的多,好不容易要了一次大货还遇上了涨潮的事情,李长海私心里还是有些可惜的。
沈薇点了点头,有些好奇道:“你知道还有多久才涨潮吗?”
沈薇也是第一次来海边,以前遇到的都是些平静的湖面,对于渔民城海水能涨多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看眼前的两人这么郑重,应该也不是个小事情。
李长海犹豫了两下,努努嘴道:“海水涨潮我们只能看出个大概,村里的老渔民能看出来具体什么时候涨潮,不过也就这么几天了。”
村中的老人在渔城待了一辈子了,自然清楚潮涨潮落的时间拥有敏锐的直觉,不过相比出海的情况,红衣更头疼的还是渔城村子的状况。
沈薇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想起前不久看到的大水坑,抬头道:“你回去问问那个老把式,看看还有几天潮水才会涨起来蔓延到村子里,如果还有五六天的话你就带上村里的汉子过来给我挖坑吧。”
“和那些盖房子的帮工一样,一天管两顿饭,每天的工钱也给你们日结,一天十五个铜板。”
男人的眼睛亮了亮,前来一起送东西的人都有些惊喜。
每年涨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紧闭门窗不出村里,还有些住的靠近海的就开始拖儿带女搬东挪西的将一家老小带到山上去避难去。
若是运气好,一场暴风雨过后山脚下的房子还在,若是运气不好房子跟着海水一起冲走就还需要重建,这重建就需要铜板和银子,银子也不是那么好赚的。
与其呆在村里想东想西闲逛,还不如跟着郡主干几天工,还能捞几十个大钱,遇到事情心里也踏实。
“我这活要干的踏实,我也不说让李农过来选了,就交给你俩了,要是找来那些喜欢偷奸耍赖的可不行。”
“我晓的,我晓的。”
有沈薇的一句话,众人兴冲冲的跑回去呼朋唤友去了。
送走了几人,沈薇将李农拿过来的渔城构造图看了起来。
渔城除了东面剩下三面环山,内部地势低洼就像是个大型的水坑,雨水蔓延进来就会淤积,虽然是个水坑,也是个坑坑洼洼的水坑,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给了渔城的居民缓和的机会。
想到前不久看到的水坑,沈薇思考了一下,那个水坑刚好在村里的西北面,若是能将西北面的山道打通,将水坑挖的深一点,里面养一些水产,另一方面将淤积的雨水排出去,也能将村里的困难先改善。
有了水坑,无论是村中还是城中修建些水渠,海水冲上来顺着水渠流到水坑,将淤积的河水汇聚在一起,种的粮食也不会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烂根,遇到雨水不足的时候可以引流坑中水进行浇灌。
沈薇挠了挠头,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大工程,距离水涨的时间也不长了,只能先将水坑造起来,至于后面的事情再想办法。
“你打算把那个坑修建起来?”穆琛急匆匆走了进来道。
沈薇看了对方两眼,笑了笑道:“小宝哄好了?”
穆琛点了点头,有些好笑道:“李长海两人过来的时候带了一堆小的,我让厨房给他们做成了粥,现在正在那边吃着呢,也不叫唤了。”
沈薇有些无语,心中忍不住觉的穆琛这种做法就是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明明两人看不到小蟹都要伤心死了,这家伙倒好,带两小的领略了一番新天地。
“这两天要涨潮了,我想着既然以前村子里都是积水,甚至遇到环境恶劣的时候还会出现水蔓半山腰的情况,不如建个大水坑让水流进去。”
“易疏不易堵,我也觉的这个方法好,虎子他们那边的木材和石头已经搬的差不多了,我喊他们过来这边做。”
沈薇摆了摆手,笑了笑道:“不用,不用,我看李长海他们就挺好的,这次也算是我们和渔城的人第一次合作,看看她们的态度。”
穆琛叹了口气道:“那怕是不大容易啊,李农是本地的,我看他叫的人也不多啊!”
渔城的人对于当官的有着天然的敬畏,与其说是敬畏倒不如说是戒备。
穆琛过来的时候带了不少护卫,李农也找了不少人,虽然都是同一个地方干活的,但是村里出来的人就是话少的很,打不到一片,也就最近这段时间话才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