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第209章 花了海量的钱,做了很多的事

次日,赵云醒来之时,已经是日上三竿。

他来到内阁,交待道:

“如果水泥技术更加成熟,先不要修王宫。

先修三座建筑:纪念碑,纪念堂,英烈祠。

有了这些,夏国才有国魂军魂,大家也有个更高的目标……”

徐庶等人听完赵云的解说,纷纷郑重答应。

说完这事,赵云就想离开。

“等一下!”徐庶把赵云叫住,“年后做了不少事情,有些进展你得听听。”

“大王,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张松微笑道。

赵云无奈,只得随着徐庶去了会议室。

进入会议室才发现,这里的人非常齐整,连蔡琰和罗秀儿都在。

一阁一院,二府,六部的主管,基本上都到齐了。

显然,大家早就计划好了,就等着他了。

见赵云坐好,蔡琰第一个起来汇报。

她翻开一个本子,表情严肃地说道:

“截止昨日,计部统计的财务数据如下:

共计支出银钱57万贯有余,国库剩余银钱86万贯……”

听到这个数据,赵云心中直接一惊。

事实上,用“贯”来计钱财,目前还只在富豪之间。

真正让“贯”这个单位流行起来,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那时候,九品中正制已经全面推行,天下权力与财富,与普通百姓完全无关了。

花钱的都是富豪,动辄就是几千几万文。

小单位不适合于他们,计铜钱的“贯”,计金银的“两”,正式流行起来。

一句话,按照此时民间的说法,夏国朝廷在统计钱的数字时,应该以“多少钱”来说。

不用“贯”这个单位统计,夏国花掉了5.7亿钱。

换了种说法,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就在过去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夏国花了多么大一笔巨款!

这些钱,七成左右来自宋建,两成来自对于旧贵族的缴获,只有一成是赵家军带过来的。

当初看到自己有143万贯钱,赵云以为能花几年。

现在一看,不必等到年底,若是没有新的收入,国库就要破产了!

国库一破产,一切工程都要暂停,因为没钱给工人发薪水了。

官员薪水也要停,科研也要停,教育也要停……

一句话,全都停摆。

得搞钱!

急急急!

听完蔡琰的汇报,赵云神情严肃地扫视众人,沉声道:

“钱花了出去,还要想法收上来。

最笨的法子,就是把银钱马上开起来,用利息勾引大家去存钱。

另外,科学院!

你们要拿出最能干的人,赶紧把钞票和金属币给我搞出来。

内阁方面,想法拉动货币流通,对各种商业行为进行合理的收税。

税务司不要坐等天上掉钱,回头都给我好好研究!

在确保工商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你们得收取更多的税!

至于商务司,你们的重点是从外面赚钱。

要和安全司甚至枢密府合作,保护好我们在外面的商业!

……”

为免国家破产,赵云是各部门直接点名。

各部门大佬全都行动起来,用炭笔哗哗哗写个不停。

耗时一个上午,赵云终于听完各部门汇报。

这才知道,在这两三个月里,夏国固然花了海量的钱,却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第一!

资源国有化,已经彻底完成。

第二!

枹罕新城的主体,已经大致建好。

目前,正在迁移旧城区的居民,准备重建旧城区。

第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